我国科学家揭示蛇类起源与演化机制

版次:A02  2023年06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张 泉)我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蛇类起源于约1.1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支持了蛇类由蜥蜴演化而来的假说。该研究还全面揭示了蛇类特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有助于演化生物学等相关学科进一步发展。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团队完成,相关成果已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

李家堂介绍,蛇类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处于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节点,演化出了四肢缺失、身体延长、左右肺不对称发育等特殊表型,揭示这些特殊表型的遗传机制,对理解脊椎动物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此项研究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不同支系的蛇类,综合运用了多组学及基因编辑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手段。团队基于染色体水平蛇类基因组数据集,构建了迄今最有力的蛇类系统发育框架,推断蛇类起源于约1.18亿年前的早白垩纪。

研究发现,蛇类PTCH1蛋白特异性缺失的三个氨基酸残基可能是其四肢缺失的重要遗传机制之一;大量编码及非编码调控元件的快速演化驱动了蛇类身体的延长;蛇类丢失了控制器官对称发育的DNAH11和FXJ1B基因,是其左、右肺不对称发育的重要遗传因素。

此项研究还探讨了红外感应蛇类和穴居的盲蛇类物种特殊表型的演化遗传机制。

“未来,团队计划将玉米蛇开发为模式动物并开展演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同时还将围绕蛇毒等重要遗传资源的挖掘和运用,为抗蛇毒血清及蛇毒衍生药物的研发提供科学支撑。”李家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