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必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这让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特别是历史文化研究者,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使命担当,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深化文明历史研究、助推文化传承发展上体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在研究阐释中华文明价值上下功夫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通过深化研究,展现中华文明历史起源发展历程,展示早期中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揭示中华文明历史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同时,中华文明历史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历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可以丰富世界文明史,为人类发展的历程提供东方世界的样本。在人类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必须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因此,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特别是历史文化研究者,不仅要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也要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上做文章
在中国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刻阐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引领文化建设在真正创新中呈现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者特别是历史文化研究者,既要通过“回头看”从文化积淀和传承过程中获得文化自信,又要立足当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中坚定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精华的体认传承以及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近年来,寿县组织历史文化研究者编纂出版了《寿县历史文化丛书》《文化寿州丛书》《寿县文史资料》等系列丛书50多本,其中《典藏寿春·寿县成语500条》《文润寿春》等研究专著地域性、普及性强,广受读者欢迎,实现了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转化。
在拓展研究时空范围领域上求突破
中华文明历史研究涉及古代文明、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教育制度、科技创新、地理环境等众多领域,内容丰富多彩,方向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多元面貌和文化形态。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进一步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要运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地学、物理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技术分析中国古代遗存,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坚实的科技分析依据,拓展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认知。要营造弘扬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促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