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匠”心保安全

——中煤新集口孜东矿倾力打造自主安保班组

版次:02  2023年06月2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鲁 松 本报通讯员 高 闯

在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有这样一个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班组,主要承担矿井安全仪器监测监控工作,曾多次参与完成矿井通防安全攻坚任务,为保障矿井通防安全竭力奋进,他们就是通风区监测班组,创造出自班组成立以来安全生产无事故战绩,曾先后荣获安徽省“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阜阳市颍东区“先锋工人号”等称号,成为享誉矿井的一面旗帜。

强培养,打造知识型团队

该班组以打造高素质团队为主要目标,通过转变学习观念、深化理论拓展、强化技能锤炼三项举措,推动职工由操作型向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转变。常态化坚持开展岗位“传经送宝”导师带徒活动,由老职工把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解决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口对口”“手把手”传授给年轻职工,培养青年技术骨干10人。

与此同时,成立班组业务骨干理论实践授课小组,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职工对各类监测仪器进行重复拆卸、安装,讲解构造及工作原理,经过不断地培训“充电”,班组成员各个具备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独立解决各类隐患和处理仪器故障能力,确保了监测系统的稳定。

近年来,该班组先后涌现出中央企业岗位技术能手洪林、金牌员工潘亚林等多名技术尖兵。目前,该班13人中,有高级技师1人、高级工4人、中级工3人,成为区队技术人才比例最多的班组。

抓源头,提升防控预控能力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予以分析并寻找对策,是该班组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工作。

把事故预防作为促进安全生产的主攻方向,该班组严格落实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四不放心”人员排查等安全确认制度,制定出班前风险辨识预控制度,在开工前,要求每名职工都要根据当班分配的工作任务、工作地点,讲述自己的岗位职责、操作流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根据本班职工年龄、性格、文化的不同,实行“互帮互助”工作法,每天根据工作需要将专业知识弱与操作技能过硬的职工结伴工作,既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又实现了工作中的互补与互保。

同时,创新实施“隐患自查、岗位互查、班组督查”的方式,在职工中开展比隐患排查、安全隐患整改、岗位安全状况“三比”活动,确保了各隐患点得到有效控制。今年以来,该班组处理各类监测安全隐患50余次,有力地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稳定。

搭平台,激发班组创新活力

坚持把创新作为班组建设的“助推器”,该班组多途径搭建创新创效平台,建立长效“岗位创新”机制,激发班组活力。

定期组织职工到监测专业工作室,大搞小改小革、小发明、小创造、合理化建议征集等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在关键工序上搞创新,在薄弱环节上搞改造,并适时在班组内部发布“回收废旧物资信息”,鼓励职工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创效活动中。

近年来,随着青年职工的加入,成立了创新技术交流小组,每月坚持开展创新技术交流活动。由班组整合当月工作中遇到的技术操作问题或管理执行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形成研究课题,并在交流活动中与大家共同探讨分析,既解决了技术难题,又提升了技能水平。

据悉,该班组先后独立完成了“瓦斯电级联断电改造”“新型改良监控分站架”“矿井监控系统改造”等20余项创新创效项目,累计创效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