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3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规划引领、要素保障、综合整治,发挥工作专班机制,对重大项目谋划、申报等阶段提前介入,坚持“盘活存量求增量”,实施“一个项目一抓到底”,全力推进我市三个“一体化”发展。
统筹规划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专项规划与详细规划统筹推进,对主要道路沿线进行合理的土地预留和控制。强化公路、铁路、港口规划之间的衔接,依托合淮走廊、沿淮走廊“双廊支撑”,新桥空港(淮南)枢纽、江淮航运枢纽(淮南)港“双港联动”,衔接京沪和长江物流大通道,构建“三主三辅多节点”的三级联运枢纽体系,保障了G206、G345、S19等一批高速和国省干道用地指标,总里程330公里,完成上窑珍珠港码头、皖江物流码头等作业区供地,开展寿县五里闸、何台作业区用地预审。聚焦“船边直提”和“抵港直装”,统筹谋划疏港公路工程提升改造。
高效审批兜底能源保供,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依托国土空间阶段性成果和“三区三线”成果建立用地储备库,提前介入项目前期空间策划和“一张蓝图”合规性审查,对单独选址项目进行联合选址、多踏合一、并联审批,同步受理项目控规、修规和供地方案,落实能源项目批地即供。利用市级占补平衡库保障了潘集电厂二期、平圩电厂四期、大唐风电等一批能源项目用地,总规模60.98公顷。参与中电潘集共享储能一期工程100兆瓦200毫瓦电站选址,凤台丁集矿采煤沉陷区光伏电站、国家电投窑河浴场二期集中式项目进入并网发电阶段,大通区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综合利用弥合城乡鸿沟,推进服务设施一体化。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复垦置换的430.5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开发八公山医疗康养服务基地,保障了一批农民建新安置、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以及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利用八公山区车路山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资源以及关闭的3宗废弃工矿,规划绿色产业园533.8亩。打通高压走廊、建筑退让空间与城市开放空间的阻隔,通过水系串联、绿地整合,规划15个口袋公园,形成以休闲游憩为主的独立绿道20公里。
(本报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