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向来不是强造出来的,落在城市绿化上更是如此。一个美丽城市的内核,在于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近年来一些城市绿化中出现的相互跟风、贪美求贵、追求“四季有花”等现象亟需警惕并加以纠正。实事求是搞绿化,才能真正让美好留驻在人们心田。
绿化要因地制宜,不能贪美求贵。有的地方相互跟风、复刻“网红”绿化景观,但实际引种效果不佳,有的品种冬天未过就几乎全部死亡,造成资源浪费。专业人士认为,城市绿化品种选择要特别慎重。比如在西北地区,行道树既要耐春季的干旱和大风,又要在夏季形成大树冠起到遮阴效果,往往乡土树种适应性更强。
绿化要考虑生态安全,不能盲目引进。城市绿化也要考虑物种多样性,若只选择视觉效果强烈的外来新奇树种,容易带来新的生物风险。有专门从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的研究团队发现,长江流域一些城市绿化树木同质化较高,且以在我国境内无自然分布的国外树种和起源于人工栽培的树种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不断改善,信息传播日益发达,一些地方相互跟风、复刻“网红”绿化景观的心理确实存在,但需要多一分理性与客观,把适应性评估做充分,切不可脱离实际、盲目跟风。
绿化不能光看眼前,更要用心规划管护。城市绿化要与规划发展同步,不是哪里要考核评选,哪里就要破土施工、突击绿化;也不能光下本钱人工“造景”,而忽视当地原本的小生态、小环境。真正实现“林荫成网、公园均布”,让居民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美好生活,十分考验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而这恰恰应是主管部门顺应群众对美好宜居生活的向往而努力的方向。
小园林牵动大民生。坚定向“美”而行,需始终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摆在心中,践行好绿色发展理念,从追求绿化的数量、规模变为追求绿化的质量、效益,真正让城市绿化更好造福人民。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孙 奕 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