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路同行 护航美好家园

本报通讯员 徐 军 本报记者 何婷婷

版次:02  2023年06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建立刑事案件涉及公益诉讼线索移送对接机制,构建刑事、公益诉讼办案一体化格局;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公益诉讼专用账户,通过办案促使侵权人在起诉前预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与行政执法部门建立长效联合机制……

潘集区人民检察院把公益诉讼作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牢牢把握公益核心,创建“益”路同行公益诉讼品牌,切实发挥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实效,相关工作走在全省检察机关前列。

提升办案质效守护公益

2022年以来,该院共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01件,办理社会治理类公益诉讼案件9件,全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采纳建议并整改落实;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共10件,全部诉至法院,诉讼请求均得到法院判决支持;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已办结1件,在办15件。

依托公益诉讼检察职能,该院与区环保局、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等部门加强衔接,发现破坏农村环境、侵害农民权益等违法行为案件线索,并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依法履职,助推全区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等领域保护。同时,积极践行恢复性发展理念,综合运用诉前检察建议和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方式,督促侵权人主动缴纳生态修复金,2022年以来,侵权人主动缴纳生态修复费用5万元,判决认缴生态修复金34万余元,督促土地复垦14.87亩。该院公益诉讼案件数量大幅上升,质效在全市排名第一,有力保障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借助“外脑”助力公益诉讼

2022年,潘集区在全市率先办理由“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提供的外来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案件线索。该院获得线索后迅速反应,立即联合林业部门、人大代表、公益诉讼志愿者进行调查核实,助力“加拿大一枝黄花”案件办案取证,并召开直播听证会,由该区检察院检察长亲自主持,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公益诉讼志愿者参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并通过向相关责任主体公开送达检察建议的方式,督促其及时有效整改。

此案也是潘集区人民检察院利用“外脑”助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体现。该院充分调动各界力量参与公益诉讼,2022年,该区有8名志愿者入选“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人选库,并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提供的线索成案2件。

专项活动助力品牌建设

为助力“益”路同行公益诉讼品牌新发展,该院立足工作实际,寻求“益”路同行公益诉讼品牌新突破,于2022年9月创新开展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检察监督专项活动,推出创新法治产品,强化潘集野生动物生态环境破坏专项整治,不断将公益诉讼工作向前推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检察监督专项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共梳理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0余件,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5件6人,专项活动的工作成效得到上级院的充分肯定。

同时,该院还及时总结代表性的案件亮点,努力做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该院聚焦老年人权益保障领域,排查了14家潘集辖区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设立的公办、民办养老机构,并在排查中发现部分民办养老机构没有在民政局备案,处于脱离监管状态,部分民办养老机构无证运营,部分养老机构运营不规范等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5份,被建议单位高度重视,积极整改落实,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该案入选全国检察机关“千案展示案例”,并在检察日报正义网平台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