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

本报记者 何婷婷

版次:A01  2023年06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八公山区山王镇李咀村流转2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当年该村西红柿产量突破3万斤,通过线下对接超市,线上网络直播提高销量,创收28万元。

八公山镇妙山村投资380万元实施妙山民宿三期提升工程建设,文旅产业接待能力和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称号……

强产业赋能,促乡村振兴。如今,在景色优美的八公山下,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特色农业方兴未艾,奏响了群众共富幸福曲。

一村一策,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走进山王镇南塘村,成片的桃园映入眼帘,白里透红的大白桃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作为桃园里最早成熟的品种,大白桃的个体并不算大,每颗重量大约在三两到四两,但是甜度很高,鲜嫩多汁,口感深受人们喜爱。眼下桃子已进入成熟期,村民们正加紧采摘。每天桃园里都有百余名村民摘桃、分拣、包装、装车。“我们村桃子种植面积有500亩,产量估计有20余万斤,品种有油桃、大白桃、蟠桃等七八个品种。”南塘村负责人介绍道。

“党建+乡村旅游”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今年八公山区农旅结合发展迅速,“文旅产业发展”党建联盟在林场村挂牌,先后成立盆景、民宿等产业协会和1家观光服务公司。林场村集体连续两年举办八公山区盆景展,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闪冲村加强特色村寨建设,将民宿与当家塘水库垂钓等特色项目串联,全力打造集田园休闲与生态度假的乡村文旅胜地。

坚持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八公山区全力推动集体经济健康发展。该区积极推动妙山、闪冲民宿等农旅产业快速发展,打造八公山风景区周边农旅特色集群,同时加强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谋划,计划建设钱淮村豆制品加工项目、淮滨乡村休闲体验站等项目,并启动钱湖村连片规模养殖池塘的标准化升级改造工作,建成后将为村集体提供可靠收益。

乘势而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八公山区入选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八公山镇入选2023年农业产业强镇拟创建名单,豆福豆制品、杜阿姨食品的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创建申请获批……

“我们的豆制品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八公山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今年将在做优做强豆制品产业上做文章、下功夫。

科技赋能特色产业。八公山区将与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合作,进行占地约200亩的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本地大豆种植提供优质良种,从生产端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并积极谋划八公山豆腐食品产业园,将在下郢村投资2.64亿元,建设占地约100亩的专业豆制品生产加工基地,同步建设配套的集中供热站、黄浆水处理站、豆制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打通豆制品上下游产业链,持续推动豆制品产业健康发展。

加大“双招双引”,做足绿色食品文章。该区今年一季度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继续保持高增速,增幅达60%,继续位居全市第一。目前投资1.2亿元的佳得乐即食食品项目签约并开工,在建的八公山区绿色发展产业园建设顺利推进等,为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夯实基础。

“两强一增”,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注重科技强农,掌握“金钥匙”。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科技助农春季行动及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八公山区南塘春果树种植家庭农场获评市级农业数字工厂,正在积极申请省级认证。“豆福”豆制品公司的绿色食品认证已经通过。

聚力机械强农,深耕“责任田”。变“小农户”生产为“大托管”经营,谋划并推动今年“大托管”任务有序进行,孔集、淮滨等村今年一季度就新增托管面积600亩,并计划在孔集村开展电子证照整村推进试点工作。与此同时,今年建设完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粮食仓储烘干中心项目,全面保障粮食安全。

促进农民增收,鼓起“钱袋子”。该区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对本区涉农63项指标进行统计、梳理、分析,进行农村居民增收测算。今年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77元,增速6%,居全市第2位。

念好特色产业经,奏响乡村富民曲。八公山区将继续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创品牌、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积蓄蓬勃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