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擦亮助企服务金字招牌激活工业经济新动能

版次:01  2023年06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经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围绕工业经济主阵地,通过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发展产业、服务实体,主动靠前服务、助企解难纾困,不断提速项目建设,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前4个月,工业利润总额增幅132.6%,居全省第一位;工业投资增幅27%,居全省第七位;技改投资增幅21.4%,居全省第八位。

办好一期讲堂。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为主题,精心选题,每月召开一期企业家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淮授课,截至目前,已召开5期企业家大讲堂,参会学习交流企业达1000人次。同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家事迹进行深度挖掘,让本土企业家走上讲堂,分享成功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典型案例,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扩大企业影响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搭建一个平台。联合金融机构,从项目建设源头入手,打造“12+n”专场银企对接会,即每月召开一次市级对接会,各县区围绕实际,再点对点召开专场对接会,对企业融资需求进行全面梳理,通过“设备贷”“亩均贷”“信用贷”不断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充分满足企业融资需要。截至目前,共有61户制造业企业与银行成功签约,金额达70.595亿元,其中为中安联合等重点企业提供30亿元中长期项目贷,金融助“实”赋“制”功能逐步显现。

健全一个机制。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绿色建材、电子信息等产业为切入点,建立每月专场对接机制,开展“链主”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产需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共举办产销对接会5场,参加企业140户,现场签约金额达4711余万元,通过打通供需双方信息壁垒,打造“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服务”模式,让供需双方面对面、点对点进行产需对接和产品推介,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提高区域配套水平,推动中端产品进入本地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打通关键环节。实现由“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围绕“企业需要什么、就投递什么”,梳理整合62类项目,包含82条省市两级“惠企政策包”,让一句话讲透一条政策,助力企业用好用足政策。通过分管领导包保县区,建立市县区协同服务体系,扩大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并公布责任处室和联系电话,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确保政策快递服务“直达企业”、政策获取“一目了然”、政策解读“通俗易懂”。

(本报通讯员 张晓明

本报记者 周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