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发现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化学遗迹

版次:A02  2023年06月0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华社北京6月7日电(记者 张泉)科学家利用郭守敬望远镜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一颗质量高达26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恒星的化学遗迹,首次从观测上证实了第一代恒星质量可达太阳质量数百倍的理论猜想,对于进一步探索宇宙演化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带领的国际团队完成,相关成果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宇宙大爆炸之后,第一代恒星形成,它们不仅给宇宙带来第一缕曙光,还创造出新的元素,主导着早期宇宙的化学增丰过程和演化历史。

“由于第一代恒星诞生年代久远且寿命短,现在直接观测到的难度极大,因此开展研究主要通过极贫金属星。部分极贫金属星可能诞生于第一代恒星终结时形成的气体云,是研究第一代恒星的‘活化石’。”文章第一作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邢千帆介绍,天文学理论推测,第一代恒星质量可达太阳质量数百倍,但在此之前,超过100倍太阳质量的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从未被观测证实过。

此项研究中,团队结合郭守敬望远镜低分辨率光谱和日本昴星团望远镜高分辨率光谱数据发现了一颗化学丰度极为特殊的极贫金属星(LAMOST J1010+2358),这颗恒星的化学丰度特征无法通过核坍缩超新星理论模型解释,却与260倍太阳质量的对不稳定超新星理论计算结果高度吻合。

《自然》期刊审稿人评价,这一发现第一次为对不稳定超新星与银晕恒星化学丰度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决定性证据。未来可以通过对第一代恒星遗迹的分析,加深对银河系演化历史的理解。

“此项工作对研究第一代恒星的初始质量函数意义重大,并将对元素起源、宇宙早期的恒星形成和星系化学演化等方面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赵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