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赵 武 王来勇
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3)》。该《报告》公布了中国政府透明度、中国司法透明度、中国检务透明度等系列年度指数,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在中国检务透明度排名中位居49家较大的市人民检察院的“榜眼”位置,这也映射了市人民检察院在深化检务公开、打造“阳光检察”方面取得的成效。
“检务公开三大转变”,保障检察权阳光运行
全市检察机关一直以来重视阳光检务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整合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形成了以高检院信息化系统为依托,案件程序性信息查询平台、法律文书公开平台、案件信息发布平台、辩护与代理预约申请平台为基础,“两微一端”新媒体为传播介质的信息公开发布矩阵,努力实现公开质效、传播力和影响力最大化。
在落实最高检提出的“检务公开三大转变”新要求中,该院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工作原则,努力把深化检务公开的重点放在加强办案过程信息的公开上,从侧重宣传的一般事务性公开向案件信息公开转变,从司法依据和结果的静态公开向办案过程的动态公开转变,从单向宣告的公开向双向互动的公开转变,以便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针对微信公众号收到的留言信息,咨询问题、工作线索,采取转办交办的方式,线下移送给职能部门予以办理。该院门户网站在全国率先开设无障碍客户端和实现网络无障碍友好性阅读,以全域性门户网站完成语音播放、字体放大、站内搜索等友好型建设,增强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淮南市人民检察院、凤台县人民检察院获得全国检察机关门户网站管理优秀单位。
“一揽子运行机制”,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信度
主要领导常态督导,宣教部门协调统筹,信息公开相关部门联做……市人民检察院制定实施《淮南检察机关宣传工作一揽子运行机制》,重点加强“检务公开信息发布机制”建设。
走网络群众路线,积极回应群众需求。市人民检察院主动将“四大检察”新闻发布会、公益诉讼诉前公告、重要案件信息发布、案件网络听证举办前公告、全市检察办案数据发布、检务行政信息公开等与检察业务紧密相关、人民群众广泛密切关注的检务信息,通过集束化信息流整合梳理,借助“两微一端”平台,向社会公开通报。在案件信息公开的范围、程序、监督保障上,逐步建立起规范的拟制、审核、审批、发布、推送工作机制,严格做到业务办理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政治部主任“三审发布”管理,确保信息准确发布无误。
同时,推进检察新闻发布会常态化,《淮南市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工作办法》对检务新闻发布进行了次数、标准和内容规范,全年发布5场次。2022年以来举办“四大检察”新闻发布会分别发布了扫黑除恶检察办案、行政检察专项、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省市主流媒体刊发新闻发布会内容稿件50余篇次。
公开与普法“同步融合”,让法治阳光普照群众心田
去年以来,市人民检察院推出《涉法涉诉信访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系列短视频宣讲,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联合淮南发布、淮南普法制作的《20类常见违反疫情防控紧急、应急处置措施行为及法律后果》系列普法小视频,被安徽省检察院列入民法典优秀宣传案例……
市人民检察院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制度,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普法责任清单。并借助抖音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在重要节点推送制作的漫画、小咖秀、音频、视频普法宣传微作品,制作推出普法短视频33期。并联合地方广电制播《法约淮南》专栏、“府检联动”、公益诉讼、未成年人检察节目。上报的《普法课送给油条经营者》信息被全国70余家主流媒体平台转载。
此外,为了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看得见”,该院落实“以案释法”实施意见,创新检务信息公开“栏目化”发布做法,开辟“淮南检察发布”“淮南检察公告”“说案”“移动学堂普法微课”等专栏,加强检察办案释法说理。同时,创新推进检察听证在线普法工作, 开设“中国检察听证网”专区,全面客观反映检察工作业务质效,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打造“看得见的正义”。
“此次获得全国检务透明度第二的佳绩,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激励。”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该院将在有效回应关切诉求、公开与普法服务相统一、发挥集约平台引导功能、完善安全保障制度机制四个方面发力,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优化完善公开的方式、渠道和载体,做到人民群众的注意力在哪里,检务公开就应当延伸到哪里,让检务公开更好地走入群众,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