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土特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本报记者 吴 巍 本报通讯员 蔡士宏

版次:A01  2023年05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寿县迎河镇结合各村自然资源禀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因地制宜做好绿、白、黄、红“四色土特产”文章,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扬优势,发展“绿色”土特产。该镇大店、李台、大台村长期受淠河冲击形成砂土地,土地肥沃,适应种植蔬菜、林果等,芦笋、芦蒿是当地特色蔬菜农产品,远销长三角地区一带。目前,仅大店村蔬菜种植面积2450亩,蔬菜等特色产业占农业收入的50%以上。

强龙头,发展“白色”土特产。位于李台工业集中区内的迎淮豆制品有限公司,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日加工黄豆超10吨的规模企业,生产豆腐、千张、豆干、香干、素鸡等16种豆制产品,远销河南、湖北和长三角一带,公司年销售额达4000万元以上,创利税200多万元。目前二期深加工扩建项目已竣工并即将投入使用,将提供近二百人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树品牌,发展“黄色”土特产。湾区李台村的土壤适合黄桃种植,种植的黄桃个大饱满、肉质金黄、鲜嫩多汁,御林、沁香、锦绣园是全镇知名的黄桃基地。大店村御林果蔬梨园基地种植梨160亩,有黄冠梨、翠冠梨等系列优质产品,产品远销长三角一带。常圩村芡实基地发展规模达到130亩,亩收益4800元左右,采收季节可用工40多人,一季下来每人务工收入超万元。

育新品,发展“红色”土特产。御林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油桃种植基地红彤彤的油桃一个挨着一个,鲜艳饱满,果香四溢。该基地2022年产量40多万斤,市场平均价格每斤3元左右,创收120多万元。每到寒冬腊月,大店村大棚草莓园里便生机盎然,草莓春节期间可卖到每斤30元,每亩收入可达5万元。随着特色产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也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