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头老高

刘翠琴

版次:03  2023年05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没错,老高就是一瓦匠工头,带着几个瓦匠师傅到处揽活儿。我们作为主家当面称其“高老板”,其麾下无论老少,人前人后都称其为“老高”,他都笑呵呵地答应。

他很忙,加了他微信后,约他几次,才在一个傍晚从一个工地匆匆赶来,把我家破旧老房子和周围看了又看,建议我们不必心疼旧房子的砖瓦,直接用推土机推倒,比人工拆划算。还说建房是大事。他见多识广,他的建议,我们自然一一照办。

开工那天,已经在饭店定了一桌开工宴,可他说只来了两个大师傅,等人来齐了再说,今天就在家做饭。我老伴说:明天人来齐了再去吃一顿,今天反正已经定好了,还是去吧。老高正儿八经说,哪有吃两次开工酒的?传出去被人笑话。再说我们是来做工的,不是贪图吃吃喝喝的。没法,我赶紧电话取消既定的酒宴,因为今天没买菜,只好搜出冰箱里的存货,随便做了一顿饭。饭桌上,老高让两个师傅不要喝酒,说上午只画了外围的线,下午要画内部的线。房屋框架是轻钢龙骨的,厂家的轻钢都是量好尺寸做的,这地坪的尺寸必须与厂家给的一致,更是马虎不得。第二天六点不到,他把四个大工和三个小工师傅送来,把事情交代清楚后,就去另一个工地了,让他中午务必去饭店喝迟到的开工酒,他呵呵一乐,不用客气。又冲师傅们挥挥手说,中午酒少喝点,不要耽误干活。话音未落,钻进车里,油门一踩,走了。傍晚临收工时,他骑着电瓶车来了,整个人灰头土脸的,裤脚卷得高高的,一看就是从哪个工地上赶过来的。不等站定,就喊:焦师傅,把水平仪和皮尺拿来。俩人配合着把今天的施工情况验收了一遍。他脸色不太好,埋怨:叫你们少喝点酒,偏不听!接下来的几天,他都亲临现场,指点师傅们干,有的地方直接自己挥锹开挖。

立模需要混凝土,他建议我们从加工厂家买,并说他弟弟家就加工混凝土,可给我们优惠价。我们有朋友在另外一个厂家做会计,我电话咨询了价格后,更便宜,就向他说明了情况。他笑着回:没事,在哪儿买都一样。等混凝土到后,他夸:大厂的混凝土质量就是高一点,到底是熟人,给的量也多,做地坪时,我要少估算一点了,省得浪费。

一天中午休息时,一个小工师傅突然腿抽筋,另一个师傅立即联系上老高,老高赶到时,那人已经恢复正常,但老高还是将其送回家,让他好好休息。返回后,过意不去地跟我打招呼,我趁机提议:气温太高了,这几天能不能早上五点半开工,做到九点收工,也算半个工。他更过意不去:做不足四个小时,怎么能算半个工?第二天起,工人们都是五点二十就陆陆续续来了,让他们喝点绿豆粥吃块烧饼再干,都说不急。一直到九点半后,老高才让师傅们收工。有人说:做半个工也每人一包香烟,多不合算呀。我反问:那他们省了我一顿午饭,怎么算呢?再说,这么热的天,假如有工人中暑了,那更不合算了。那人又说:你以为那些师傅下午不做工?他们肯定跟老高到别的工地上去了。有一天我问老高是否如此,他回:钱是赚不完的,命比钱重要。他们跟着我干,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跟着老高干的人真不少,挖土机师傅先后就来了两个,第二个师傅是新手,每一处都要老高指挥,干活效率比较低。小工中有一个是老高的本家叔叔,指着老高鼻子骂:你从哪块找的挖土机?这么笨?这高大叔前几天干活“磨洋工”,被老高说了几句,估计现在是“报仇雪恨”呢。大家休息时,老高还在指挥挖土机师傅工作,我婆婆又好气又好笑:老高嘴都喊歪了,那小师傅还是不怎么开窍。挖土机是按时间结算工钱的,结算时,老高当着我们面对小师傅说:要收多少钱,你自己心里有点数。结果比我记录的时间少了两个多小时,少收近六百元。

工人们做滴水坡时,他用电焊枪焊接了一根落水管,安装在房屋外墙南侧,我觉得他是没事找事做,但事实证明那根落水管很实用。

其他几拨师傅都是干的活一结束就结算工钱,可几次催老高结算工钱,他都回:不着急,防止哪里有要补做的。他的活是八月上旬结束的,一直到腊月二十八,他才问我们可以结算工钱吗?我老伴开玩笑:钱都给别的工匠了,没钱给你了。谁让你不急着要?他回:那就明年开春再说吧。我让老伴别拿老实人开心,让他来结算工钱。小半年没见,他更黑了,手上还添了一个大伤口。他拿出记工的小本子,我也在手机便签里翻出记的账,按原先说好的工价一算,都是一万八千三百元。转账给他后,他起身又绕着我家房子转悠了一圈:以后如有问题,记得直接找我。

他骑上破电瓶车时,我问:今天这么冷,高老板怎么不开车?回:不拖工具就不用开车。看着他远去,老伴感慨:老高做事真实在。我想起他曾帮我们好言劝说来找茬的邻居,想起他推着小推车干活的情形,想起他总是最后一个收工,想起他拿起被人挑剩下的西瓜埋头就啃的样子……确实,老高是个实在人。

后来,有人告诉我,工头的工钱只能按“靠工”来计算,因为工头不可能在一个工地从早干到晚的。可我记账时,凡是老高来了不到半天的,都没有给他记工,他自己也没记,不然,我们最后计算出来的工钱怎么正好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