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 检护朝阳

——潘集区检察院“青蓝未检工作室”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版次:02  2023年05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石 慧

近年来,潘集区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打造“青蓝未检工作室”工作品牌为抓手,抽选司法能力强、心理知识丰富的女性检察人员,专门成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办公室,依托未检办案团队,以监督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为牵引,促进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落实落地,全面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该院荣获淮南市妇联系统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集体、潘集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度全市检察机关未检条线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一,并有三名干警分别荣获省、市级表彰奖励。

能动履职,实现全面综合司法保护

“青蓝未检工作室”紧抓主责主业,依托专职办案团队,全面提升办案质效。其中,2022年不捕率、附条件不起诉率、社会调查适用率三项核心数据均居全市首位。成功办理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全省首例涉未成年人境外“杀猪盘”诈骗案件,在办理此类案件的同时,通过提起公诉、检察建议等方式,综合发挥未成年人检察职能,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互为补充,堵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漏洞,促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治理。今年以来,“青蓝未检工作室”将综合履职作为护航重点,第一季度综合履职率居全市首位。在全省率先出台《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律师团工作章程》,成立全省首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公益律师团队,为检察机关探索未成年人司法权益保护提供了重要遵循。2022年,共法律援助13人次。强化法律监督职责,向公安机关书面提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4件,监督撤案2件。依托“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检教同行,爱护未来——弱势困境儿童特别保护行动”两个专项行动,主动加强与公安局、教育局、中小学校的沟通联系,积极引导督促教育职能部门落实强制报告责任,增强保护未成年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向公安、教育等机关发送涉未成年人检察建议6份。主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对受侵害的困境儿童提供救助,办理了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案件2件2人,发放救助金7.8万余元。

多元普法,实现法治教育全覆盖

潘集区检察院与区教育局联合会签了《关于加强潘集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工作的若干意见》,大力推动构建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工作机制。该院3名班子成员和3名干警共担任了9所学校的法治副校长。集合全院力量,组织建立了一支10余人的宣讲团,2022年全年共巡讲14次,普及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法律知识,提升未成年人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2022年以来,开展“保护少年的你——新时代检察宣传周”“守护未来 你我同行”“开学法治第一课”“关爱同行 法治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共巡讲22次,家庭教育指导课6场,线上法治课3次,覆盖141个村、社区,惠及4000余人次。举办未检主题检察开放日活动,倾听各界声音,深入互动交流,与社会各界共话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路。加强同公益性组织的协作配合,牵手潘集区春雨爱心志愿者协会,拍摄了未成年人安全自护教育系列视频短片,在省、市级媒体进行宣传推广,在全区各学校播放,提高法治宣传范围,帮助学生掌握安全自护知识。

协同联动,共奏未成年人保护最强音

加强监护监督,促进家庭保护。联合区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共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站”,携手推进家庭教育服务,共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6次。通过制发个性化《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和《家庭教育指导家长责任承诺书》,积极推动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促进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服务有机衔接,2022年共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令10余份。落实“一号检察建议”,促进学校保护。利用学校资源成立“潘集区妇女儿童心理关爱”工作室,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为妇女儿童提供一个“舒缓焦虑”的平台。推动行业治理,促进社会保护。联合多部门深入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治理,排查整治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净化校园周边食品环境。凝聚部门合力,促进政府保护。能动发挥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辖区乡镇的部分矿坑水库、湿地等非正规游泳场所和学校开展走访摸排,督促相关部门从严从实完善防范未成年人溺水各项工作措施,共同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