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知名西北菜餐厅“西贝莜面村”的商标诉讼引发一众食客热议,这也是继“青花椒”商标案、“潼关肉夹馍”商标案和“妃子笑”菜品著作权案后,餐饮行业的又一热点知识产权侵权事件。
餐饮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之所以牵动大众视线,主要在于餐饮行业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领域。餐饮企业不时涉及知识产权诉讼,说明行业内部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餐饮企业已经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绝不是简单地向消费者提供生活必需品,而是不断以新的创意向消费者传播餐饮文化,期待通过消费者的价值认同来提高效益。那么,知识产权法应当如何助力和保障餐饮行业的发展?换句话说,在运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餐饮行业创新创造成果时,有哪些问题值得特别关注?
首先,从这些案例的处理结果可以看出,餐饮行业的创新创造成果是被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的。餐饮行业在创新创造的过程中,凝结了诸如商标、具有特殊证明力的商业标识、餐具类专利、餐品制作方法技术秘密等行业特有的知识产权客体。餐饮企业基于上述被保护客体维权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然而,“青花椒”“潼关肉夹馍”等商标侵权案件的最终解决,也反映出知识产权法律的适度保护原则,即法律并不支持以知识产权为名过度占用公共资源,并不鼓励知识产权人恃“强”凌“弱”,毕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根本落脚点是社会整体创新福祉的增加,是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不能“躺平”在知识产权的“荣誉证书”上,不断增强自身创新创造能力、充分挖掘知识产权资源,才是企业保持行业优势的根本出路。
其次,从这些侵权纠纷的处理过程来看,应当加强对餐饮行业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保护力度。由于餐饮消费市场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限制,企业创新成果最容易被同地域的同行模仿,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联合执法活动,有效打击包括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内的各种有损企业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违法行为。当前,侵权诉讼虽然是解决纠纷的基础路径,司法保护也在整个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行政执法迅速制止侵权的优势不可替代。当然,这也需要执法者及时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对新型知识成果权利类型、新型侵权行为的鉴别能力。
再次,为避免餐饮行业过多涉入纠纷,应当提升餐饮行业知识产权维权能力。一方面,行业管理机关和行业协会等可以通过培训、提供服务等形式,帮助餐饮企业提升综合运用执法和司法资源的能力,除了就被侵权人提起民事诉讼外,还可以采用行政举报、刑事报案、提交仲裁等方式定分止争;另一方面,还要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水平,通过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标准化制度和流程的建设,降低商业秘密被窃取的风险,且能够及时预警和快速处置部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最后,应当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尊重餐饮行业创新创造成果的知识产权文化。餐饮行业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重要聚集地。近年来,许多文化旅游行业的经典力作都是餐饮企业首倡或主要参与的,比如特定历史、地域主题的饮食项目等。这意味着,要想让老百姓从餐饮行业的创新创造中持续获得优质的消费体验,全社会应自觉维护餐饮行业的知识产权,形成崇尚创新、反对抄袭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同行竞争者,可以适度借鉴优秀企业的创新成果,更重要的是培育发展自己的新产品,而不是醉心于“山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餐饮行业协会也要加强同行业主管部门、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良性竞争、崇尚创新的市场环境,这样餐饮行业才能有效依托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的环境,持续开展创新创造活动,弘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