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防治“组合拳” 守牢粮食“基本盘”

本报通讯员 岳 荣 本报记者 刘银昌

版次:A01  2023年05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农技员来到俺家的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我们田管技术,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凤台县关店乡常楼村村民常开国在无人机施药现场感慨道。正在操作无人机的村民王殿信介绍说:“我承包了4000多亩麦田,这几天,每天都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麦生长势头,抢抓有利时机做好田间管理。”

当前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同时也是小麦赤霉病、穗蚜、白粉病等病虫害的高发期。为深入动员广大群众迅速掀起小麦病虫害防治高潮,保障全县67.3万亩小麦丰产丰收,连日来,凤台县坚持早宣传、早部署、早防控的原则,加强监测预警、科学防控、指导督导,扎实推进小麦赤霉病防治,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凤台县67.3万亩小麦已全面完成二次全覆盖统防统治任务。

该县加强安排部署,从2月中旬开始,安排部署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确保粮食丰收。县政府成立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印发了《凤台县2023年小麦赤霉病全覆盖统防统治实施方案》,对全县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进行周密部署,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做到有安排、有调度、有宣传、有监督。紧盯小麦生育进程,做好适期防控,严格做到应防尽防,全面完成两次高质量防控任务,确保防控覆盖率达100%。

加强监测预警,充分发挥新集镇大庄村、古店乡新河村、大兴镇武集林场3个基层测报点的作用,在小麦赤霉病防控“窗口期”落实日调度日通报制度,安排专人负责,增加田间调查频次、扩大调查范围,盯紧小麦生育进程和天气变化,及时会商分析,做好小麦赤霉病预报预警及时、科学、精准发布,做好农户的宣传指导,解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

“小麦赤霉病防治,事关村民一季子的收成,镇纪委通过‘一线走访’监督,综合运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等平台,彻底解决村民种庄稼中的难点、堵点,严查在春耕生产中出现的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以有力有效监督确保不误农时。”尚塘镇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防控“窗口期”,凤台县还通过政府网站、微信群发布了《凤台县2023年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印发《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明白纸》10万份,利用广播电视、气象短信平台、送科技下乡活动、农民培训和基层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活动等有效形式,广泛宣传指导,动员部署,全方位营造赤霉病防控的社会氛围。

加强科学防控,为规范飞防作业标准,提升飞防作业质量,凤台县对参加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的合作社飞手进行统一培训。组建10个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小队,如遇突发灾害天气,应急防治小队每天可防治面积10万亩,减少灾害损失。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第三方实时监管,引导防治组织通过平台备案方式,建立健全防治组织资料档案,建立服务档案,全县已纳入省植保无人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管理平台无人机410台,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及时掌握飞防进度和质量。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发放药剂抽检及市场销售农药的监督管理,确保广大农户用上放心对路农药,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指导督导,县农业农村局组建4个小麦赤霉病防控督查指导组,在防控关键时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督查及技术指导。县乡全面落实“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的“三位一体”网格化包保模式,同时安排180名农技人员技术服务包保到村、到服务主体,确保防控“窗口期”网格化技术包保服务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户、技术措施落实到田。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对全县防控工作实行日通报、日调度,确保防控不落一户、不漏一田,坚决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控攻坚战。

凤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该县将落实好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实施好省级粮食生产发展项目,建设好省市县三级共建指挥田,加大关键技术措施推广力度,推进优质粮生产基地建设,推行“按图索麦”模式,守住粮食安全基本盘,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