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在淮南

刘 全

版次:03  2023年05月0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寿县“安徽楚文化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馆藏楚遗物、文物、文献丰富,是楚文化最精彩的集合体和汇聚地。寿县作为楚国的最后一个都城,积淀了深厚的楚文化底蕴,寿县楚文化的灿烂为完整的楚文化研究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佐证、拓展了思路。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位于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占地200亩,建筑设计充分挖掘古城元素,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的建筑理念,通过瓮城、方城、斗城的建筑布局,融合现代院落和极简主义设计手法,整个场馆既有巍巍古风韵味,又具现代气息。博物馆以立国江汉、东进江淮、徙都寿春、楚韵悠长四个单元陈列楚文化,古为今用将历史文化进一步展现,并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提高楚文化概念的普及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楚文化在淮南最大的历史遗址是安丰塘,修建于公元前597-591年,为楚相孙叔敖主持建造,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是我国始建年代最早的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安丰塘、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之一。安丰塘古称芍陂,隋唐以后置安丰县,称为安丰塘,现存面积34平方公里,可蓄水一亿立方米,现仍能灌溉60余万亩良田,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美誉。安丰塘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同年11月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淮南子·人间训》记载:“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为孙叔敖建设芍陂提供了文献资料。为纪念孙叔敖而修建的孙公祠位于安丰塘北岸,是安丰塘文物本体的重要附属建筑,其始建年代无确切记载。2007年12月更名为孙叔敖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市级廉政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免费对外开放。

楚幽王墓,楚幽王(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28年)在位十年,楚考烈王之子。墓址在寿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朱家集附近,发掘前称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径约100余米,周约400米。1923年,当地农民在附近农田耕作中偶然发现青铜器,有鼎、壶、簋、镐与带钩、镜、车马饰具等,后为蚌埠外侨瑞典人加尔白克所得,现藏瑞典首都皇储搜集部。1933年和1935年,当地人曾先后两次进行挖掘。1938年,国民党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令其驻寿县所部有组织彻底挖掘,出土文物甚多,据估计至少有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有1000余件,重要大件有200余件。在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器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楚大鼎,是国家一级文物,毛泽东主席在博物馆参观时称可煮一头牛的就是它。现存于谢家集区杨公镇的楚幽王墓遗址,历史上它是楚国的珍藏,希望未来修复或利用它,珍惜这一历史遗址,古为今用,文旅融合,助力文化自信,造福淮南人民。

战国楚王陵(武王墩墓),位于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徐洼村、徐马村境内,由主墓(武王墩墓)、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围壕等遗迹构成,占地面积约2600亩,其中武王墩墓是1981年安徽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墓主人被认为是楚考烈王,楚顷襄王之子,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二十五年。2016年古墓被盗,共盗出文物70余件,其中包括了国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16件、一般文物1件。被盗掘的一级文物包括“虎座凤鸣鼓”一套4件,“阜平君铭文虎形青铜座”一套2件、“编磬”一套18件,“兽首云纹圆形漆木磬座”一套2件。因盗掘墓葬破坏严重,抢救性考古发掘研究势在必行。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工作计划。2021年11月,《淮南武王墩大墓保护展示利用设施概念方案》《楚王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完成。2022年,按市政府安排考古发掘工作正在序时推进。我们期待,这一挖掘,将为淮南楚文化研究增添新证据,为淮南文旅融合发展增添新动能,为淮南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支撑。

春申君墓。春申君,姓黄名歇,与齐孟尝君、魏信陵君、赵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据《史记·春申君列传》记载,公元前272年,他随太子熊完入秦为人质,在咸阳居住九年,公元前262年,太子熊完即位,任命他为令尹,封为春申君,领淮北十二县。从此,黄歇在楚国担任令尹二十余年,为楚国的政权巩固和繁荣富强作出很大贡献。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春申君前去奔丧,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而杀死,春申君因错宠李园而死于非命,遂成为千古谜案。上海市春申君祠,坐落在松江区新桥镇的春申村,相传春申村曾是黄歇开浚浦江时的“指挥所”和居住地。1992年6月,谢家集区人民政府正式为黄歇墓立碑。淮南与上海因春申君黄歇而相互关联,也必将以这一姻缘而相聚发展,历史将证明,机遇随缘而来,进步随缘而为,发展随缘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