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茶溪能听雨

——读《茶溪听雨》

版次:03  2023年05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胡 锋

也许是因为偏爱,对于媒体人分娩的“娃儿”,我总会停下打量的脚步。所以,从公号上看到从省级媒体退休的何显玉老师《茶溪听雨》一书出版的消息,立刻留言。第三天,书就快递到了。

两个晚上外加一个下午,无论是下午的春光还是亮灯的春夜,捧读《茶溪听雨》不但非常应景,而且非常“赏”景。虽然均是目力所到之处,顺着作者笔下流淌的文字,可谓“纸上茶溪能听雨”。

作者是“从繁华的都市热闹过来的”人,茶溪成为远离都市红尘后的精神归途,在茶溪晴耕雨读,在自己的理想国里煮字笔耕,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对于每一个有情怀的人都是一种低调的奢侈,就像网上的流行语一样,低调奢华有内涵。

洋洋洒洒二十多万字的《茶溪听雨》,共分茶溪岁月、山河故人、星霜荏苒、万物有灵四个篇章。“茶溪岁月”是“给自己听一朵花开的静心时光”,作者从繁华都市隐身茶溪,用一土一石、一笔一画筑起精神的何园,采菊何园里,悠然做陶公,实乃人生精神之佳境也。在茶溪,作者听风听雨听风景,醉在江南。作者并没有独享这一份美好的时光,而是用文字把别样的茶溪岁月奉献给了读者。《种南瓜》由物及人及人生,空灵的感悟在时空的波段里回响。《弯腰也是生活》从“走过麦地,感觉到它们生长的力量,心生欢喜。”俯拾人生的感悟,在茶溪悄然芬芳。

“山河故人”着墨不言而喻描写的是故乡故土故人,从陵阳到安庆到柘皋,从画家到书家到同学,如果把几篇文章的标题串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述说。“余生不长”,“常想我,好好地活着”。标题就让人心生感慨,对友人、对生命的感悟都是一种浓缩。情之所至,听雨成诗。作者笔下的“山河故人”往往会让你感动不已,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了我歪歪扭扭的画痕。

读完“星霜荏苒”的章节,心里是不轻松,甚至是痛。《冬荷》《艾草》里,作者内心的痛一直在,因为那里字里行间都能深刻地感受到母亲对父亲、子女对父母深沉的爱。“平平淡淡的时光,或许正是最好的生命状态。”作者在经历后顿悟,化作浅浅的文字奉献给读者,又何尝不是心灵牧马茶溪畔的沉淀呢?正是这种人生经历与感悟,让《熬粥》《西瓜》成为一种温情的自然流露,让茶溪成为一种“平淡的时光”。

“万物有灵”记录了小白和阳阳二个可爱的小狗,他们曾经流浪在茶溪,小白没有走完四季,开着的门不知有没有等到回家的阳阳。“世间哪有不散的宴席,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永远都是个谜。”作者在写小白,又在思考人生。茶溪里一切一切,都在触及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也是一种生命的聆听吧!其他如《蛤蟆》也不难看出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茶溪听雨》还有让人爱不释手的地方,就是优美的语言。就像书的序言中写道的一样,“走近作者的纸上建筑和纸上音乐厅,常会想象着作者立于青山绿水间,回望前尘,兴致汩汩,形诸笔端,妙化成文……”是的,每一篇文章在作者笔下,就像是茶溪的流水一样缓缓流淌,流向河床。河床里长出来的语言自然带着一种清新的野趣、青山的空灵,越回味越悠长。

茶溪在,雨也在。期待在纸上茶溪听到更多的荷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