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多发性骨髓瘤位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因为它早期症状不明显,后期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导致误诊、延误治疗。”近日,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胡晓武接受采访时呼吁,患者和公众应提升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知,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大部分病例存在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伤。“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加,检测手段的增多,大众健康理念的提升以及体检的普及,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表现出发病年龄逐渐前移的趋势。”胡晓武介绍,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但也有部分40岁以下的年轻人患有此病。
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四大核心症状:高钙血症、贫血、骨质破坏和肾功能损害,一般患者会有其中一种或两种症状。“一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了骨痛、病理性骨折、乏力、面色苍白、纳差、肾功能不全、头晕、手指麻木、易感染等症状,才来医院就诊,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就会比较差。”胡晓武说,如果生活中出现以上症状的哪怕一项,即使不严重,也应该及时到相关科室如肾脏内科、骨科、血液科就诊;医生会通过检查排除是否罹患多发性骨髓瘤。对于那些没有明显症状,但是体检中出现贫血、蛋白尿、血尿、球蛋白升高、肌酐升高、骨质破坏等指标异常的,一定尽早到血液科就诊。血液科医生会通过一些专业项目的检查筛查出高度疑似的患者,再进一步做骨髓穿刺及活检、全身CT或者PET-CT等检测,最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明确的分期及危险度分层。
早发现、早诊断,规范治疗、定期复诊,对患者精心护理和营养管理,可以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当患者确诊此病后,血液科专业医生会根据患者一系列的化验结果给出明朗的分期,并科学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药物包括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激素、单克隆抗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输入技术等,在国家的医保政策支持下,治疗的药品价格在不断下调,恶性肿瘤的医保支付比例逐年上升,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费用个人承担部分也在中等经济收入家庭可承受范围内。因此,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要悲观,要遵从医嘱,积极治疗。
“患者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后,一定要进行规范的治疗。我们医院血液内科专业性强,治疗经验丰富,会竭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服务。”胡晓武说,目前按照国内的诊疗规范以及国际医疗机构的共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达到长期生存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在积极申报资格证,加强相关设备采购,力争在我市率先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让更多患者在本地就能完成这项手术,从而延长生命、减轻痛苦,造福一方百姓。
胡晓武提醒市民,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只有十万分之二,大家不要产生恐惧心理。她建议市民平时要合理作息,科学饮食,定期进行正规体检。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袁誉宁 陈心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