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4月26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淮南供电公司最新科技成果——配网作业机器人闪亮登场,引起多方关注。
我国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力网络,需要大量的人工检修确保电网安全运行,为保证配网作业人员远离高压电场危险环境,充分保障人员人身安全,该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通过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精度传感器,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下安全运行,替代人工自主完成电网高强度的高空和带电作业,显著提升带电作业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据了解,目前该机器人已实现关键部件及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在虚拟现实遥操作、特种作业工具库、作业车斗臂一体化控制、人机智能融合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可高效安全完成12项带电作业,在作业功能种类与作业效率等多项关键技术指标上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已申报超过28项发明专利,且已在国网安徽电力公司示范应用推广。
公司研发负责人表示,此次参展是淮南供电公司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的一次重要举措。未来,将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不断推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记者 周莹莹
本报通讯员 刘年国 唐旭明 郭 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