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三准定位”构建电教远教长效化管理新格局

版次:02  2023年04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凤台县聚焦主责主业、聚力夯基固本、聚能优化创新,瞄准队伍培育、平台提升、作用发挥等要素,着力构建电教远教长效化管理新格局。

瞄准能力突出,培育高素质电教远教队伍。该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各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乡村振兴专干、后备干部中选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担任乡村两级站点管理员,实行AB岗轮岗制度,负责远教站点维护、播放计划制定、节目预告宣传、组织人员观看等工作,确保专人专管。聚焦万村网页更新、远教站点播放、信息稿件撰写等内容,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讨论、实地教学等方式对管理员进行全方位、全覆盖轮训。2022年以来,全县举办专题培训班6期,实现电教信息员的专业水平和履职能力双提升。联系对接农业、科技、教育等县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设立“站点学用示范岗”30个,定制“实用技术视频播放——学用基地示范教学”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技术本领硬、致富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确保电教远教各项工作“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

瞄准载体创新,搭建高标准电教远教平台。该县用好凤台先锋公众号,收集县乡(镇)两级党建工作动态、党建风采、经验做法、党务知识等优质信息,通过图文结合、视频讲解等方式定期推送。2022年以来,累计推送信息318期1929条,让党的声音直达基层一线。持续推进乡村两级万村网页错敏词汇整改工作,确保先锋平台信息安全。利用凤台先锋网开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专栏,发布大会动态、政策解读、一线传真等内容,引导广大党员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推党的二十大精神浸润基层一线。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活动日”制度的通知》,明确每周二为远教站点播放日,促进远程教育站点使用和党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深度融合。目前,全县250个站点均正常有序使用。

瞄准学用转化,发挥高效能电教远教作用。该县2022年拍摄《村史馆里话英雄》《党建聚“薪” 信用变金》等8部微党课和《逆行硬汉》《嘱托》等5部优质党员电教片,利用村干部实训、党员轮训、发展对象集训等契机,最大化利用本地优质课件资源引导教育党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结合“双创双争”活动开展,选树培育学用标兵和示范站点,积极发挥各类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增强远程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选树学用示范基地18个,探索实行“远程教育+专家辅导+示范基地”教学模式,组织“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打造关店酥瓜、丁集葡萄、朱马店糯米特色农业品牌,带动群众致富,推动经济发展,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闪玉玉 常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