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调解模式 化解民事纠纷

版次:02  2023年04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凤台县城关镇人大在推进信访网格化建设的基础上,倡议建立“调解援对接”机制,全镇五个社区人大代表工作站建立调解委员会,城区有具体条件的11家企业和6个行业性组织建立了调解委员小组,1名专职律师代表专职负责,40余名人大代表担任调解员。在此基础上,五个社区代表工作站实施矛盾纠纷转级制度,对复杂疑难的纠纷,代表小组不能自行调处的,由镇平安办调处,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

为提升调解效能,城关镇人大推动建立“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实行司法所、信访部门和综治部门访调对接工作联席会制度,分析研判信访及调解工作,确保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建立“调解援对接”机制,加强信访法律援助值班管理制度。建立法律服务专家团制度,协助开展信访案件调解。建立仲裁与调解联动化解民间商事纠纷对接机制,实现仲裁体制“一裁终局”和民事纠纷调解“案结事了”优势互补。

此外,城关镇人大利用每月的代表接待日,实施矛盾纠纷回访制度,对调解的民事纠纷案件,在结束后的半个月内以电话或实地回访方式,回访案件当事人,回访满意率达95%以上。

(本报通讯员 张传虎

本报记者 付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