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民至上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

王家运

版次:03  2023年04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他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深刻领会习近平的人民至上发展思想,有利于在实践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社会根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到“人民”一词多达105次,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坚持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坚定决心,明确提出“治国常有,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揭示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个朴素的真理。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执政的根本价值正是这一真理的具体体现。如今这一执政理念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具体要求。“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们不仅看到习近平同志心系人民的博大情怀,更能体会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重心进一步由侧重国家、集体到更加关注人民群众个体的回归。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举措,从加快构建新格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再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做到了一以贯之。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书中,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既为新时代共产党人指明了奋斗方向,又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习近平的人民至上发展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哲学观是构成哲学学说的核心观念,哲学观构成该种哲学学说与其他哲学学说的原则区别,并决定该种哲学学说的生命力。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是什么呢?“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镌刻在马克思墓碑上的这句名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哲学与他所批评的“哲学家们”的原则区别,明确地表达了马克思开辟的实践哲学道路。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哲学革命的逻辑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是保持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本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和全国劳动模范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坚持人民至上”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必须坚持的立场,即把人民当主体,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当作尺度,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当作根基,牢牢扎根于人民。

习近平的人民至上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事求是”的精髓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实事求是”,赋予“实事求是”以新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被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过的“实事求是”成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展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层面,并且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实现了理论创新。

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其中,“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实事求是”就特别鲜明地体现在其中,譬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实事求是地把握了人民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事求是地认识到民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保证和体现。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人民至上发展思想同样植根于“实事求是”的沃土之中,其要求切实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策略方针,无不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

习近平的人民至上发展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个人的自由是与共同的自由相联系的,自由是与全面相联系的。整体的人和个体的人是矛盾的统一,个体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整体的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单元内核,没有个体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没有整体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整体的人全面自由发展是个体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基础,没有整体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失去了个体的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的全面发展依附于整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包括与其他个体以及全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归结是人的利益和价值,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并且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各项工作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在不断推进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态生活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并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当作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