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张胜利

版次:02  2023年04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为教育发展提供永不枯竭的动力,源头很重要。

教育发展为了什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而家国情怀作为教育发展的源头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国情怀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学校开展“以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厚植家国情怀,目的在于引导青少年以国家发展为己任,成为祖国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家国情怀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坚定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让他们眼里充满中国未来的星辰大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求知,成就未来。

教育发展要厚植家国情怀,由家及国,由小到大。爱家爱国,小家汇成大国。由“孝亲敬老”到“爱党爱国”、由“家庭劳动”到“服务社会”,教育要培养青少年主人翁的意识和担当,使其对家国情怀有思想上的认同,有行为上的维护,最终是心底的热爱。我们要将“家国情怀” 成为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坚实堡垒,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然,厚植“家国情怀”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助力。作为教育发展的另一个源头,校园文化的营造也是必不可少。

校园文化的构建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由此看来,教育发展要尤其注重学校的精神文化,这是一个学校整体价值观的具体展现。例如校风、教风、学风,“明德励志”“爱生敬业”“勤奋进取”等等。有的学校注重“书香校园”的建设,让教师、学生、家长一起动起来;有的宣扬“多元培养”的理念,让学生培养兴趣,多方面发展。学校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寻找切入点,开展系列活动,让校园文化真正“活”起来。校园文化为学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了健全学生的人格,培育国家之栋梁助力。

以精神引领精神,以文化启迪心灵,以价值观树立使命感。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的滋润是细无声的,对教师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在校园文化的带动下,推动教育科研,开展科学评价,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教学相长,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做教育,要有“大先生”的胸怀和境界。我们不仅要立足于脚下,更要放眼于未来,学生之未来,国家之未来!教育者要始终拥有“涓滴之水”,为教育发展昼夜不舍地滴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