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婷婷
近日,全国普法办公布了第三批10个“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我市创建“豆娃说法”法治文化新品牌的特色经验做法从全国各地各部门报送的403个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豆娃说法”相关项目也获评安徽省第二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这标志着我市在普法治理创新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豆娃说法”打造了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普法品牌,成为淮南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淮南子》传统法律文化资源,结合“豆腐之乡”的文化名片,以豆苗为原型,别具匠心设计出“豆娃”普法小使者形象,塑造了以“豆娃说法”为代表的地域法治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传承+新意”,挖掘打造“豆娃说法”特色品牌
《淮南子》是一部体系大博、思想深邃、影响巨大的奇书,书中的秩序意识、法律意识至今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作为《淮南子》的诞生地,我市充分挖掘《淮南子》文化,依托《本草纲目》中关于“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大力培育“豆娃说法”普法品牌,以项目化推进的模式,加速法治文化实体建设,打造“书雕馆影”法治文化传播平台。
“‘书雕馆影’。书,即编撰《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雕,即打造‘豆娃说法’系列雕塑;馆,即建成淮南市法治文化馆;影,即在市级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水幕电影。”市司法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说,我市有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开展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普法宣传。
创新举措,推进普法品牌向基层辐射覆盖。我市先后举办《淮南子》全国学术研讨会、《淮南子》与法治精神研讨会等活动,培育近10个“1+X”法治动漫建设工程研发、传播团队;打造了40余部《豆娃说法》系列法治动漫,研发了近10件《豆娃说法——民法典系列原则》等法治作品,制作10余类“豆娃”玩偶、摆件、画册、邮资明信片、挂历等衍生品,擦亮特色普法品牌。
同时,我市还全面构建“豆娃说法”机制保障,出台了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将“宣传《淮南子》等法治文化思想”“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在全省率先将法治文化建设列入城市经济社会五年规划、法治建设纲要、普法规划等。在全省率先出台推进具有区域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意见、法治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1+X”法治动漫工程实施方案等多项配套制度,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普法品牌打造及法治文化具象化展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线下+线上”,着力筑牢“豆娃说法”法治阵地
我市在全省较早建成市级法治文化馆及法治公园,引入高科技设备、设立《豆娃与礼法》等近20尊大型雕塑,建成法治水幕电影和“豆娃”灯饰,每年接待观众4万余人次。
用好普法“阵地”,扩大宣传辐射面。全市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场馆、长廊等阵地1140个,命名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三批次30个。深入推行“四入行动”,将“豆娃说法”在景区嵌入、繁华街区融入、乡镇村庄纳入、建制小区注入,广泛建立与生态融合、与环境协调、与规划统一的法治文化设施近3000个。
壮大普法队伍,凝聚法治力量。我市成立“一月一法”讲师团、民法典“双百”宣传团等8支普法队伍,每年平均宣讲500余场次。并成立了全省首家经民政部门注册的法治宣传志愿者协会,下设11个支队,招募5614名志愿者和成立9支法治文艺宣传队,开展大规模法治文艺演出54场。
优化普法载体,培育普法品牌。我市建立“豆娃说法”产品动态展播机制,利用3633辆出租车车载LED屏、1100辆公交车车载电视、近1000个公交站台视频,2万余个户外电子大屏幕等常态化推送。
“趣味+示范”,滋润培育“豆娃说法”法入民心
网络推送以淮南方言“豆娃说法·贯口”宣传疫情防控法律知识近10场次,依托电影下乡活动放映《豆娃说法》动漫作品800余场次,举行“法律明白人”网络直播课近100讲……“豆娃”普法小使者卡通形象多场景亮相,深受群众欢迎。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