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春耕忙

——各地加快春耕春播生产见闻

版次:A02  2023年04月2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雨生百谷。当前我国春耕进入关键时期,水稻移栽、大豆播种、小麦春管……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记者在湖南、黑龙江、安徽等产粮大省看到,各地农业工作者和农民一起勤劳作、动脑筋,努力为全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应农时 田间忙

“现在正是移栽的好时节,秧苗舒服人不累。”在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罐头嘴镇保南村,向东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黄小平正站在田埂上,指挥一台插秧机将育好的水稻秧苗移栽进农民大田。他告诉记者,这几天,当地温度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不仅有利于秧苗返青,大家劳作时也不会觉得太累。

今年,汉寿县落实早稻生产面积58.8万亩,黄小平要帮农户“代插代抛”早稻秧苗5万亩。从4月15日开始,他手下的200多台抛秧机和插秧机全部出动,以每天5000亩的速度不停作业。“省时省工效率高,所以今年找我的人特别多。”黄小平说,一个多月以来,他“接了不下1000个预约电话”。

在位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的北大荒集团北兴农场有限公司,一台台播种机在田间穿梭。今年,北兴农场大豆种植面积25.85万亩,采用气吸式播种机配套大马力机车,在保证大豆播种深度、均匀度的同时提升了大豆播种速度,每台套每天可完成300余亩大豆地的播种任务。

北兴农场有限公司科技研发中心主任段连臣介绍,今年农场采用“三五”早播技术和精密管理方式,使大豆播期较往年提前了10天左右,为大豆抢积温、促高产夯实基础。“从4月上旬起,符合条件的地块就陆续开始播种。如果天气条件合适,‘五一’之前春播就能完成。”他说。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18日,全国已春播粮食1.6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17.3%,同比略快。分作物看,早稻播栽近七成,中稻已育秧近七成。薯类播栽过四成,春小麦四成半,春玉米过一成,春大豆完成8.3%。

调结构 提品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作为我国最大的优质大豆生产和供给基地,黑龙江积极在稳面积、提单产上下功夫。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向荣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万亩耕地已经完成打垄,再过几天就要开始播种。“今年向荣村要种8316亩大豆,比去年增加了1000多亩。”合作社理事长刘峰说,“我们采用垄上三行密植的新方式,也就是在1.1米宽的垄上密植3行大豆,这样可以更合理地利用垄上面积,而且有助于抗倒伏、提产量。”

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许堂乡邰庄村,一台自走式打药机的机械臂不断向麦田喷洒药剂。这是种粮大户刘正宏为预防病害、保证小麦品质进行的“一喷三防”作业。

刘正宏今年种植了620亩优质单品种专用小麦。“以前田里种四五个小麦品种,收麦时不同品质的小麦混杂在一起,卖不上价。现在不同了,种一个优质品种,不仅质量有保证,价格还上去了。”他解释,优质单品种专用小麦更符合面粉企业的特定加工需求,价格随行就市。去年他种优质麦每亩地溢价近200元,整体收益较种植普通麦提高了12万元左右。

阜南县自2018年开展品牌小麦基地建设,播种面积如今已占到全县小麦播种面积一半以上。记者从阜南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近年来当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供给端种植思路,全面落实品牌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防治、统一机收、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经过对万亩示范片和乡镇整建制推进品牌小麦的测产,发现品牌小麦亩产增加31.8公斤,农户亩均增收95.4元。

强春管 保丰收

在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农业农村局采访时,记者发现办公楼里工作人员不多,留守值班的种植业股股长徐良志告诉记者,大家这几天都下乡指导农民去了。

“前期气温低,最近气温又有所回升,温差加大会增加绵腐病和立枯病发生的风险。”徐良志说,往年为减少病害发生可能,农业部门会指导农民在浸种时对种子消毒。今年,为进一步提高秧苗存活率,他们配制了特殊药剂,在秧苗长成“两叶芯”时进行喷洒。

“你看这个秧苗叶片肥厚、根系发达,说明长得非常好。”沅江市琼湖街道保民现代谷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剑良前段时间在农业专家指导下,给秧苗喷洒了这种特殊药剂。“折合下来,每亩秧田只多了10块钱成本,可以说是花了小钱办了大事!”王剑良说,过两天他就要给移栽秧苗施肥。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耕开始后,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专门抽调148名业务骨干,组成74个小组,奔赴全省14个市州,下乡进村对农民进行春管培训和服务。

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徐圩乡,盛世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尚跃正在田头指挥工人们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飞防作业。“今年我有3万亩托管麦田要开展防治,预计两三天就能飞防一遍。”他说。

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往往“可防不可治”。怀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梅长军介绍,今年怀远县组织了包括乡镇农技站长及部分种粮大户等在内的80余人,参加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会,配备20万台电动喷雾器,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达20万亩。

记者从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了解到,截至4月17日,全省已防治小麦赤霉病2971.11万亩次,占需防治面积的33.77%。其中,统防统治面积2704.88万亩次,占已防治面积的91.04%。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周 勉 水金辰 金 地 于文静;参与采写:唐铁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