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当主力 西班牙开辟“微创”通路移植肺

版次:A03  2023年04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传统肺移植手术需要锯开胸骨,切口大、风险高。西班牙巴塞罗那巴尔-德埃夫龙大学医院前不久开创性地完成了一例肺移植手术,实现了两方面突破:其一,医生们开辟一条新通路,切口仅长8厘米,不会伤及骨头,大大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其二,手术机器人在肺移植手术中担当主力。

院方肺移植项目医学主管卡莱斯·布拉沃说:“肺移植进入了微创手术的新阶段。”

医院胸外科和肺移植部门主管阿尔韦特·豪雷吉1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这例手术。鉴于传统肺移植手术需要开胸,造成的切口可长达30厘米,贯穿胸腔,术后创面不易愈合、患者感染风险也高,他和同事们开始思考如何降低手术的侵入性。屡屡碰壁后,一名专家想到通常可用于肺癌和胸腺瘤手术的微创通路,从剑突下方开辟新的肺移植通道。

剑突是胸前部正中一块软骨,位于胸骨下端。手术团队在剑突下方、横膈膜上方的皮肤上切出一个长8厘米的切口,放置一个牵开器,用于保持切口在术中的开放和清洁。切口处的皮肤富有弹性,足以让肺通过。

豪雷吉说:“人体的这部分有一个优势——皮肤非常有弹性,可以在不接触肋骨的情况下扩大开口。”

接下来的手术成为手术机器人“达芬奇”的舞台。机器人的四个机械臂通过位于胸腔不同部位的四个小孔插入患者体内,小孔直径8至12毫米不等。其中,一个机械臂装有摄像头,可向医生提供患者体内的三维影像;两个机械臂携带手术刀、钳等手术器械。主刀医生用操纵杆控制第四个机械臂,先将病肺与心脏分离,通过剑突下切口移出体外,再将新肺从同一切口送入体内,继而操纵机械臂完成新器官与身体组织的连接。

专家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微创机器人手术系统之一,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和更大的运动自由度,能够实施高精度手术。

豪雷吉希望推广这项技术,因为它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疼痛”。他认为,新技术未来还可用于双肺移植,且无需增加切口。

西班牙这例开创性手术于2月底实施,持续约5小时。患者名为哈维尔,现年65岁,因肺纤维化需要移植肺。由于切口相对较小,医生开出用于创面处置的药物只有扑热息痛,而传统的肺移植手术通常需要在术后使用阿片类止痛药。

哈维尔说:“从全身麻醉恢复意识、醒来的那一刻起,我没感到疼痛。”

西班牙卫生部数据显示,西班牙在器官移植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去年日均开展15例移植手术。巴尔-德埃夫龙大学医院已完成逾1500例肺移植手术。 (新华社专特稿 王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