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是当代中文小说界重要的作家之一。看到她的《一把刀,千个字》的封面时,我脑子里是有问号的,从左边读是“千个字,一把刀”,从右边读是“一把刀,千个字”,似乎怎么读都可以;一块老式的菜板,刻画着年轮,刻画着来来往往的我们,刻画着我们的生活动态。
小说上部,“一把刀”,从内容上很好理解,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陈诚是一位厨师,刀自然是他的“厨刀”,他赖以生存的“手艺”。而下部,“千个字”,却不容易理解,看懂题跋“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才知道小说名字是出自清代袁枚的对联。“千个字”本身比喻月下竹影绰绰,但是放到这部长篇小说里,“千个字”又寓意什么呢?我们需要慢慢探寻。
王安忆的笔触一向柔软、流畅,似从某一处开始,向四周蔓延,轻松,又密密麻麻,让人读着舒服。王安忆先生以酣畅之笔记录下一团团人间烟火,为凡人造影立心,讲述隐匿于纽约法拉盛的淮扬菜名厨陈诚的现时与过往。叙述中主人公近半个世纪的“今生”与“前世”如竹叶般层叠交错,过去与现在,革命理想与现实生活,个人与时代的冲突博弈,从纽约法拉盛到上海,再到扬州、哈尔滨、天津、大兴安岭等,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命运。从一把“刀”入手,叙说着万千辛酸苦辣……
“民以食为天”,饭菜本身即生活。王安忆先生以热眼看向激进年代的深处,寻觅简约动人的日常生活场景,用这把“刀”刻画了一团团世俗烟火,投射出她对生活的思考与人间诗意的捕捉,认真记录下一桌又一桌难忘的饭菜。在书中,王安忆先生提到好几道经典的淮扬名菜,比如狮子头、蜜汁火方、翡翠鱼丝等,也有我个人偏爱的糖醋小排、宫保鸡丁、冰糖肘子、松鼠鳜鱼等,这些名菜,从食材采办,到案灶里下功夫,都有所讲究。围绕饮食文化,作者要表达的,从来不是只图个温饱,每一道菜里都传递讯息与情感,见证权力的流动甚至生与死,悲欢离合。
小说里人物的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与蜕变。时代洪流之下,小说主角陈诚是被遗弃的,他幼时被偷送到上海,从此改名换姓开始了如同“赤裸生命”般的“无根”生活。正如陈书玉一样,“他这一生,总是遇到纯良的人,不让他变坏”。亭子间的娘娘、钢铁厂的招娣带给他母亲般的温情;扬州乡下的黑皮、沪上弄堂里的二毛以及大兴安岭林场的栾志超带给他兄弟般的情谊;乡下的舅公和上海的单先生教授他厨艺,这些纯良之人铸就了陈诚儿时记忆的温柔乡,一点点熔铸了他的赤子心,假如没有后面发生的事,生活本可以顺利进行。
王安忆用“一把刀”生出遍地世俗之烟,用“千个字”溅起赤子的两行热泪。这不是“一把刀”的传奇,也不是“千个字”的绝唱,它是一部个人的生命史,用王安忆《忧伤的年代》里的话说,“在乱七八糟的情形之下,其实藏着简单的缘由,它藏得非常深而隐蔽,要等待许多时日,才可说清……”
借用书中人的话说,人们“总以为历史是由纪念碑铸成的,更可能是石头缝里的草籽和泥土”。由此,我对王安忆肃然起敬。写出这样的故事,需要作家的担当与勇气,需要为历史发声,为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