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个提升”实现法援惠民生

版次:02  2023年04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我市以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以法援惠民生,连续8年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有效维护了广大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健全服务网络,提升惠民覆盖度。在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基层法律援助工作站及联络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我市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建成“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将援助触角延伸至妇联、残联、共青团等,实现群团组织、高校以及劳动仲裁、退役军人事务管理等重要民生部门全覆盖。

完善服务载体,提升惠民知晓度。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中心+站点”立体式服务网络,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大大缩短法律援助“供”“需”之间的距离。开展“法援惠民生”系列主题活动,充分开展“法援惠民生”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宣传,不断提高公众知晓率,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推动形成全社会支持法律援助工作的良好氛围。

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惠民满意度。认真学习贯彻《安徽省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安徽省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严格规范法律援助服务,实现统一受理、统一审查、统一指派、统一监督、统一归档,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切实监督。对讨薪农民工、高龄老人、重病重残等群体免于经济困难审查,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办理的“三优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提供上门服务或现场服务。 (本报记者 贾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