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为民 服务“三农”

我市严厉打击农业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版次:02  2023年04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三农”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为有效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业执法护农保障作用,今年以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紧盯关键农时、重要时点、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业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一季度,该支队开展执法检查66次,查办案件27起,较2022年同期案件量增长了5.75倍。

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重要农业投入品作为基础性的农业生产资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农民生产利益和粮食安全。开春以来,为确保农民和农业企业用上“放心种、安全药、信誉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按照省、市相关工作要求,积极组织开展2023年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期间,全市农业执法部门共查办种子农药肥料案件19起,其中种子8起、农药6起、肥料5起。对农资市场执法检查和群众投诉发现的违法线索,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维护法律威严,确保农资市场规范经营。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执法检查146次,检查农资市场52个,检查农资生产企业6家,经营主体821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763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从检查情况看,我市种子农药肥料市场总体较好,绝大多数门店规范经营,但也有少数门店存在种子备案不及时、包装标签不规范等现象;农药台账记录不完善、不规范普遍存在,过期农药常有发现,未登录农药数字监管平台或登录后不及时上报信息在部分区域比较严重;肥料包装存在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现象。

此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中,市农业执法部门持续开展生猪屠宰领域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强化普法宣传,累计开展宣传教育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紧盯生猪屠宰等重点领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排查风险隐患,检查生猪定点屠宰企业2家。积极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惩肉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值春种春管时节,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大力开展农机执法检查,在农机维修网点,对农机维修配件、维修记录、维修工具和维修安全保障设施等开展全面检查。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向经营单位负责同志详细了解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情况、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等,同时对农机库房、油料存放地、维修间等有安全隐患的区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正,按要求立即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查办动物诊疗类案件2起,结案2起,收缴罚没款33260元;畜牧类案件1起;渔政类案件6起,收缴罚没款2900元。 (本报记者 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