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繁荣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版次:A01  2023年04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大通区多措并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以文化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打造多种服务平台,夯实阵地建设。该区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积极探索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设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63个,实现全区5个乡镇(街道)、42个行政村、15个社区实现全覆盖。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利用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定期组织开展最新政策和理论宣讲,打造理论宣讲服务平台;利用中小学校等阵地,设立文明实践课堂,打造教育服务平台;依托文化馆等文化服务场地,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平台;发动农技农科志愿服务队开展科技服务,打造科技科普服务平台。

加强理论政策宣传,推进移风易俗。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推进破旧立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该区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注重结合身边典型事迹,推广先进经验,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利用电子屏、宣传栏、文化墙等宣传载体,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内容。坚持依靠和发动群众,加强家风民风乡风文明建设,杜绝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等方面问题,大力弘扬崇尚文明、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典型引领。该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支队25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260支,全区党员群众三千余人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通过交流展示,各个服务分队交流工作经验,互相借鉴提升,用实际行动引领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文明良好风尚。积极选树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常态化、制度化、群众化开展“学雷锋”活动和“大通好人”推荐评选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学习、关爱、争当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浓郁氛围,积极培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村居民文明素质和乡镇文明程度。

关注思想道德建设,点亮心灵之窗。该区关爱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以文化赋能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功能作用,各图书阅览室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积极指导社会团体、社会力量举办美术、书法、舞蹈、乒乓球等活动,以文体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内涵。孔店乡河沿村省级乡村社区儿童之家公共服务项目点,率先在全市开展寒暑假留守儿童假期陪护活动,周一到周六,每天开放8小时,配备专职人员,提供免费的爱心辅导和托管服务,弥补了假期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失管失控“空窗期”。

(本报通讯员 蔡 恒

本报记者 朱庆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