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分类保障,认真开展土地收储盘整,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存量土地焕发新生机——

让土地资源“活起来”

本报记者 周莹莹

版次:01  2023年04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土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所在。土地储备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功能分区、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提升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坚持分类保障”的要求,认真开展土地收储盘整工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同时做好储备土地监管,让存量土地焕发新生机。

坚持科学谋划推进土地收储

科学编制年度土地储备计划。上年度结转土地18宗、3057.83亩,按照“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编制2023年收储计划,新增收储土地166宗,1.12万亩,市土地储备中心将推进拆迁实施进度,确保各类项目按时落地。

完成去产能关闭矿井土地收储工作。坚持“成熟一宗、收储一宗”原则,围绕去产能做好关闭矿井土地收储和利用工作,扎实开展土地收储工作,对符合收储条件的6个关闭矿井实施了土地储备,收储面积约3897亩,已经供应2486亩。较好地完成了化解煤炭去产能土地收储任务。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网上业务系统已建立,业务基础数据录入信息系统,并日趋完善,信息系统已做到内部共享,完成了“自然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土地储备监管子系统”的填报。

积极开展去产能储备土地再利用

为合理使用关闭矿井土地,土储中心会同市经信局,积极深入企业推介土地,针对潘一矿关闭矿井约1122亩去产能储备土地,市土地储备中心积极开展控规调整、宗地测绘、地价评估等供前工作。

为淮南东辰集团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用地提供保障,该项目主要利用煤矸石生产陶粒,填补国内空白,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产业是淮南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对全市的绿色、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坚持创新招商积极开展土地推介

2018年以来,市土地储备中心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土地推介方式,为了多角度展现地块的价值,市土地储备中心精心编制地块推介手册,运用高清航拍和720°全景看地模块制作等新媒体技术,累计推介精品地块121宗18668亩。

参展推介。组织各县区及相关单位多次参加深圳、杭州、厦门、宁波、合肥等城市土地会展。通过展会招商,成功促成江苏汇邻湾集团与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投资协议。

主动推介。上门拜访省内知名房企,详细推介我市拟上市重点地块相关情况,并与企业座谈,开展精准推介。举办土地专场推介会,委托地产服务中介机构邀请约50家全国百强房企、区域龙头房企及本地房企,提高招商效率。

云上推介。市土地储备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化优势,借力“云”平台为房企投资提供第一手资讯,全方位宣传淮南,充分展示了我市土地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