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4月14日7版头条报道

非遗技艺传承“圈粉”青少年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通讯员 王友唐

版次:01  2023年04月1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8个人身着彩衣,抬着木阁,在乐曲的伴奏下缓慢前进;木阁上,5岁的小演员扮演不同人物,做出不同的造型和动作。4月10日,在寿县正阳关镇文化站,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抬阁肘阁”的教学正在进行。

“双目平视观六方,耳听八方心不惊,前进一步九寸二,后退一步八寸八。”非遗“抬阁肘阁”第三代传承人、56岁的民间艺人黄学军向学员们传授着动作要领。

近年来,寿县持续加强非遗推广与传承工作,启动了“楚韵遗艺·青年传承”寿县非遗传承人才梯队建设,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较为稳定的非遗传承青年人才队伍,常态化开展非遗研学培训工作。

“左手打板、右手敲鼓,循环练习,熟练后再加唱腔,注意吐字一定要清楚……”4月8日,在寿县文化馆广场上,76岁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寿州大鼓”传承人魏明华正在向年轻学员们传授“寿州大鼓”演绎技巧。

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学员李勋都认真模仿,在边学边记中慢慢揣摩。他告诉记者,正所谓一字不清,观众发晕;一句不通,观众发蒙,作为“寿州大鼓”爱好者,他要把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大家要注意节拍,跟着我的节拍走……”在广场另一角,70岁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寿州锣鼓”传承人罗西林面对年轻人,一边击打着节奏,一边讲解。

在罗西林的带领下,30多岁的爱好者徐艳练习得有模有样,激昂洪亮的锣鼓声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锣要三分打七分捂,面部表情要愉悦,肢体动作要丰富,这样才有感染力。”罗西林不时指点,徐艳学得津津有味。

“非遗要传承,青年有责任。我们把年轻人召集起来开展研学培训,通过展现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推动文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激发青少年传承非遗的热情和激情,推动非遗项目传承和发展。”团寿县县委书记徐梦亚告诉记者。

下一步,寿县将把非遗传承与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结合起来,推动非遗进景区,努力打造具有寿县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