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经验 加强对接合作

淮南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闵行区学习考察

任泽锋陈宇剑张志强陈华文陈儒江王观宝蔡宜骅出席

版次:01  2023年04月1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月14日下午,上海市闵行区·安徽省淮南市结对合作座谈会在闵行区机关会议中心召开。 本报记者 张 越 摄

本报讯 4月13日至14日,淮南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闵行区学习考察、对接合作,并召开上海市闵行区·安徽省淮南市结对合作座谈会。市委书记任泽锋,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志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儒江,市政协主席蔡宜骅,市领导马文革、孙良鸿、欧冬林、宋立敏,市政府秘书长戴宜斌;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观宝,区领导吴继华、胡芳、赵亮、陈振华等参加相关活动。

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孙良鸿,闵行区委常委、副区长赵亮分别通报了闵行区与淮南市合作有关事项、合作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举行了浦江·蔡楚产业园合作共建、养老服务领域结对合作帮扶和上海七宝中学与淮南二中、上海闵行中学与淮南一中结对合作帮扶协议签约仪式;观看淮南市、闵行区双方城市宣传片。

任泽锋在讲话中感谢闵行区长期以来对淮南市的关心与支持。他说,闵行区是上海的对外门户、经济大区、工业摇篮、科创高地、宜居城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有示范意义的“闵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任泽锋指出,近年来,闵淮双方认真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密携手、协同发力,扎实推进结对合作,逐步构建了互促共融、协同发展的格局。下一步,希望持续深化合作层次、提升合作广度,加强创新要素共享、产业分工协作、联合招商推介、园区合作共建,共筑协同互补的产业体系,塑造更强的发展竞争优势。闵淮两地历史渊源深厚、群众往来密切,希望双方进一步推动教育领域合作、技能人才共享、农产品供给和文旅融合发展,共享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希望双方以此次座谈交流为契机,深化工作推进和干部交流机制,保持常态化长效化沟通交流,推动结对合作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

陈宇剑代表闵行区委、区政府对淮南市党政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闵行区与淮南市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密切交流,形成了互学互鉴、共享共赢的良好局面。闵行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充分体会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意义,勇担沪皖城市结对合作新使命,充分发挥闵淮两地的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促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科创产业共建、要素高效对接、民生共享发展,推动沪皖结对合作和区域协同发展行稳致远。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做实基层结对、倒排时间节点、落实有效评估,努力打造长三角标志性、引领性的结对合作帮扶典范。

张志强在讲话时指出,“淮闵一家亲”已成为两地干部群众的高度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行动认同,近年来,两地对接交流频繁、合作成果丰硕。希望两地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实施今年重点合作事项,特别是扎实做好园区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加快推进园区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管理等工作,努力实现更大进展。

陈华文在讲话时指出,做好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是闵行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闵行区将围绕结对合作帮扶行动方案,与淮南紧密携手、精诚合作、协同发力,推动两地经济社会深度协作,共同谱写“闵淮”结对合作新篇章。

座谈会前,市党政代表团考察了华谊万创·新所、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德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上海运营总部、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上海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创新实践基地,近距离感受了闵行区科技创新的澎湃活力、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城市治理的高效精细。代表团成员纷纷表示,要对标先进、解放思想,切实把好理念、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加快推动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 (本报记者 李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