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力量 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版次:A01  2023年04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近日,寿县举办“楚韵遗艺·青年传承”非遗传承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寿县非遗传承工作的活力和影响力,推动青年力量参与非遗传承人才梯队建设。寿县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以及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开班仪式,来自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领域等40余名青年学员参加培训。

此次培训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连接,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的一项活动。培训现场,非遗传承人分别就寿州锣鼓、寿州大鼓的基本知识、艺术形式、历史渊源、基本特征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艺向现场学员进行讲解,亲自示范并对学员们进行分组指导。

本次培训分为寿州锣鼓、寿州大鼓、抬阁肘阁三个班次,一期学制20天,旨在为广大非遗爱好者提供交流学习、展现风采的舞台,激发青年一代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和决心,让越来越多的青春力量汇聚成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本报记者 吴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