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服务线”开创司法行政新局面

版次:A01  2023年04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2022年以来,田家庵区司法局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决策部署,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突破点,以“四条服务线”为支撑,奋力开创司法行政新局面。

筑牢法治保障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制定并出台区“一规划两纲要”法治蓝图。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活动2次,继续有效28件,废止、失效11件。出台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设立工作专班,组建法律智库,开展问题线索摸排、分析研判和政策兑现工作,全面完成政策兑现和履行。

强化公共法律服务线。持续完善服务载体网络,建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城乡全覆盖。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因地制宜建成18处“百姓评理说事点”为百姓搭建起“家门口”的普法、宣传、说事、议事大平台。汇聚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及百姓评理说事点等资源,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6000余次。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28个行政村共培育119名“法律明白人”,累计开展法治讲座15场,宣传活动32场次,解答法律咨询215余次。完成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380件。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做到“当天申请、当天审批、当天指派”。

增强安全稳定和谐线。以创建“智慧矫正中心”为抓手,促进监管能力提档升级。打造“家属学校” “精品课堂”等特色矫正品牌,邀请民盟淮南市委开展“黄丝带”帮教系列活动,为未成年矫正对象等特殊群体开展心理咨询辅导。聘请启航社区矫正服务中心参与社区矫正对象的沟通和帮教。进一步补充完善全省基层工作平台安置帮教模块数据,充分了解掌握刑满释放人员基本情况,跟踪了解掌握全区1385名帮教对象的思想情况。 

拓宽普法宣传治理线。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制定2022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聘请103名公检法司工作人员和律师担任法治副校长,覆盖辖区5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入开展“送法进校园”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等主题活动40余次,讲座10场,服务群众2000余人。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70余场,普法成效惠及社会大众。举行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内法规等法律知识竞答活动,覆盖全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崔 雪 吴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