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4月4日二版报道

一城楚韵一城文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版次:01  2023年04月0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里有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所造的安丰塘,有屹立千年的寿州古城,有大气磅礴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楚文化的最后积淀地,以此为中心的江淮楚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灿烂篇章。

近日,记者走进寿县,感受这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

春日的安丰塘,烟波浩渺,雾气升腾,水天一色。在刻有“芍陂”字样的石碑一侧,塘中有岛,绿树苍苍;另一侧,岸边有亭,飞檐翘角;塘堤绿柳成荫,游人往来,竞相留影。

“安丰塘是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不虚此行!”3月24日,在寿县安丰塘畔,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的游客王守模不禁感慨道。

历经2600多年风雨的安丰塘,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滋养着这方土地。“安丰塘面积34平方公里,蓄水量最高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63万亩。”安丰塘镇党委书记梁志勇告诉记者。

作为安徽省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千里淮河在八公山下迂回西流,瓦埠湖上碧波荡漾,绘就了寿县绚丽多姿的山水人文画卷。

漫步寿县古城墙上,极目远眺,巍巍八公山尽收眼底;古城东北方,曾经的淝水之战古战场阡陌纵横,沧海桑田。蜿蜒的古城墙,黛青的城砖,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咚锵、咚锵、咚咚锵……寿县古城宾阳门城楼上,欢乐的锣鼓声响彻云霄,具有浓郁楚文化韵味的寿州锣鼓表演正向广大游客精彩呈现。

“寿州锣鼓素有‘会说话的锣鼓’美誉。”寿县文旅局局长郝佩中告诉记者,2006年,寿州锣鼓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寿县目前已拥有2项国家级、9项省级、10项市级和3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近年来,寿县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风景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力争把寿县打造成为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文化旅游名县。

江淮两岸,春暖花开。古城寿县,不仅有美好的自然风光、人文风貌,还有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的珍贵馆藏。

来到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通过“城墙”“城门”“瓮城”进入展区,一件件放置于陈列柜中的器物充满着沧桑感,令人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珍藏文物藏品10000余件套,其中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常远霞告诉记者,作为全国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馆,楚金币、北宋重佛舍利牡丹纹金棺、汉八龙纹金带扣、越王者旨于赐剑等皆为代表性藏品。

“楚汉文化光耀千年,寿州古城活力无限。欢迎海内外朋友‘打卡’寿县,共同感受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共同领略‘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楚都’。”寿县县长孙奇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