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

赵明康

版次:03  2023年04月0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是我们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两个结合”是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在2022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两个结合”。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这个观点。全面准确理解“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自觉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两者是紧密联系、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的,必须一体把握、一体推进。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具有了“新活力”“新价值”“新生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二十一世纪具备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征。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我们这个古老东方民族特有的肥田沃土,使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具备了全面深刻鲜明的中国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基本经验。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当年中国的教条主义者们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书本,把马克思主义的书本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最后导致革命遭受重大损失。总结这样的教训,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找出了一条路,那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就是中国往哪里去,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之问,就是解决中国的问题离不开世界,我们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都要正确判断世界形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民之问,就是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就是如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时代之问,就是要继续回答资本主义往哪里去、社会主义往哪里去、人类往哪里去这样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对这些问题作出了符合实际、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深厚根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过去有一段时间往往把“第二个结合”融在“第一个结合”之中,但随着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把“第二个结合”单独表述,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升到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第二个结合”侧重思想文化的内在融通,既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营养、获取本土滋养,又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养分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相互借鉴,产生了作用于这个伟大时代的神奇效应,使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跃升为现代形态,形成了中华文明新样态,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时代是思想之母,时代发展呼唤理论创新。中华民族历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沧桑巨变,中国人民对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无比自信,为理论创新孕育了坚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的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无不昭示着我们正在努力奋斗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伟大变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必须在理论思维上更加成熟、在理论自信上更加坚定,从“两个结合”中汲取守正创新的不竭动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始终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