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来社区老年食堂就餐,没想到刷个脸就能识别出我的身份,还享受到两元优惠,真的很方便、很惠民!”近日,在八公山区新庄孜街道团结社区老年食堂用餐的张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
张大爷刷脸支付、优惠共享、方便快捷的就餐体验,得益于我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养老助餐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近年来,市民政部门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主动适应信息化“大平台、大系统、大数据”发展趋势,按照“集约化建设、多元化应用、协同化治理、精准化决策”的总体思路,通过重点打造“三大系统平台”,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民政”服务,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用信息化培育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新动能,切实提升民政业务管理的整体效能和为民办事服务水平。
打造社区治理平台,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淮南路径”
市民政部门围绕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提供便捷服务进行创新,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各类社区治理和服务中的耦合应用,探索全智能、多业态、可视化的淮南网格化管理服务智慧路径。2022年,印发《淮南市“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依托“数字江淮”加快5G发展等重点工程项目,每年选择1至2个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点,力争在5年内探索出符合淮南实际、具备淮南特色的智慧社区建设淮南路径。
2022年,淮南高新区三和镇弘湖社区成功申报第五批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单位,确定潘集区田集街道白云社区为市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社区,争取35万元资金分别支持两个社区试点创建工作,两个社区试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我市2022年以前开展的1个省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社区和5个市级智慧社区建设试点社区软硬件建设均已完成并通过第三方评估。“2023年,市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做优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信息系统数据完善和管理,积极扩大智慧社区建设覆盖面,让一系列智能化应用深入居民日常生活,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发展,实现城市更智慧、群众生活更美好。”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社会救助平台,助力困难群众精准救助
市民政部门投入资金220万元建设淮南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整合乡村振兴、医保、教育、残联等10余部门数据,编织信息、预警、救助“三张网”,打造了无缝对接的大救助信息共享资源库,实现了对全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近13万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预警全覆盖,将防致贫返贫工作由“各自为战”变成了“集团协作”,全力助推“8+1+N”大救助体系建设。2023年,市民政部门将继续以“互联网+”为依托,拓展淮南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功能,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通过深度挖掘大数据,做到救助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成效精准。
打造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零距离”
市民政部门依托民政部“全国民政政务信息系统”(养老服务模块),为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有效性、高效性、智能化的支撑。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养老助餐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老年人到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用餐,不需携带任何证件,只要人脸一扫,即可轻松完成验证,并且根据不同年龄段显示相应优惠金额,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就餐。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通过安徽省养老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数据库,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与基本养老服务的精准匹配机制,逐步对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申领等事项实行“免申即享”,实现“政策找人、服务上门”,养老服务将更加贴心和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