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苏 强 本报通讯员 刘棋子

版次:A01  2023年03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谢家集区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多措并举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平稳有序开展,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聚焦宣传教育,打造“思政+榜样+法治”金课堂

谢家集区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依托汤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领巾讲解员”系列宣讲10余场,覆盖人数400余人。持续发动全区4000余名青少年加入“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主题团队课学习,参学率稳居全市首位。积极开展“榜样引领”宣传教育,联合举办“新时代好少年”“向上向善好青年”评选活动,聘任20名中小学生为“法治宣传小帮手”,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将风清气正的氛围创设延伸到整个社会。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充分发挥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作用,建立法治教育长效机制,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系列活动,已开展“开学第一课”“保护少年的你”“法治进校园平安伴我行”等法治宣传92场次。

聚焦关爱帮扶,织密“发现+服务+支持”保护网

谢家集区大力开展弱势困境儿童特别保护行动,建立全区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管理台账。截至2022年底,全区共有8388名未成年人纳入低保救助。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发出督促监护令11份,家庭教育指导令11份,督促和引导涉罪未成年人的父母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加大对未成年被害人的帮扶救助力度,2022年以来,为3名未成年受害人发放4.61万元。全面开通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绿色通道”,减少经济困难审查等环节,确保实现“应援尽援、应援快援”。

聚焦成长环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体

谢家集区持续擦亮“谢大姐”工作名片,组建由社工、心理咨询师、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等组成的家庭教育专家库,最大限度地为未成年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谢大姐”工作室开展“送法进万家,家教伴成长”主题宣传活动4场次,联合开展法治宣传、亲子阅读等活动40余次,调解家庭纠纷7件。积极创建“淮南市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切实做好基层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权益维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有6个社区(村)参与了全市两批次试点创建。进一步巩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成果,加强护学岗建设,常态化督导检查重点场所,专项行动以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检查32次,收缴非法出版物576本。

聚焦司法保护,筑牢“教育+惩处+保护”防火墙

谢家集区改扩建升级少年法庭,配强审判人员12名,增设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辅导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和教育服务活动,总投资近50万元。前置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机制,依法严格执行犯罪人员从业禁止制度,2月初,区法院宣判一起猥亵儿童案件,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全市首例“从业禁止”案件,有力净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全力降低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可能性。

[手机扫一扫]
复制pc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