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力助古城“居者安远者来”

——访寿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奇志

版次:A01  2023年03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吴 巍

“寿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化古名城,江淮新明珠’的美誉。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寿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孙奇志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寿县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引领,精心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文明之风深入人心,千年古县实现了华丽蝶变。

“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坚持上下一条心,凝聚起全员参与的‘向心力’。”孙奇志告诉记者,该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高规格创城指挥部,下设“一办14组”,均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建立网格化包保制度,28位县级领导包保25个乡镇、28条城市主干道路及56个街区,105家机关事业单位分组包保15个城市社区、65个住宅小区,全县451个测评点位全部责任落实到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该县坚持日督查、周调度、月测评制度,对照创城标准,一项一项抓落实、一处一处抓整改、一条一条抓达标,切实形成“县级统筹、部门主管、属地主体、群众主创”的创建工作格局。

孙奇志说,该县牢固树立文明创建“县乡一盘棋”思想,各地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抓创城,建设和美新家园。坚持城市发展与创城工作有机统一,乡村建设与创城工作互促并进,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四次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先进县”称号;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古城创5A步伐,累计实施城市重点工程170余项,建设市政路网120余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三步两桥街区、刘少海宅等一批项目建成达效,55个老旧小区、89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完成,城市功能与品质大幅提升;坚持高水平规划建设新桥片区,“七通一平”面积近50平方公里,落户企业450余家,安医专等7所高校及一批优质学校、医院先后落地,开通多条至合肥公交线路,新桥机场S1线加快建设,“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空港新城格局初显;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城乡公交、供水、供气一体化项目加快实施,完成“四好农村路”建管护超5000公里,荣获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建成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92个,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孙奇志告诉记者,寿县秉承“为民惠民靠民”理念,坚持“内”“外”一起抓,把创城过程变为提高文明素质、改善发展环境、提升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不断书写文明新篇章。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发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作用,成立文明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35个、实践站315个,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451支、22.6万人,切实搭起党群、干群“连心桥”,真正让文明之音传入千家万户。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推树“中国好人”5人、“安徽好人”12人、省道德模范2人。着力抓好环境整治,结合10项暖民心行动,2022年新改建农贸市场13个、规范整治32个,新建停车位2300个,推进寿六路、寿蔡路综合治理,清理平整土地1950亩,拆除遗留户142户,加强建筑工地、养犬、停车、物业管理,抓实生活垃圾分类,提升环卫保洁水平,市容市貌明显改善。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84个污水处理站实现社会化运维,完成改厕近8万户,村庄清洁行动获省级表彰。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文明城市的创建带来的不仅是城乡面貌变化、城市品质提升,更是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孙奇志表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下一步,寿县将持续巩固创城成果,全力做好创城“后半篇”文章,将创城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形成长效,真正让老百姓的“幸福账单”更丰厚殷实,让寿县成为“居者安、远者来”的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