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建功 不负时代

版次:04  2023年03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阳春三月,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喜讯频传,焕发出“半边天”的光彩——新华医院副院长郑晓红荣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是我市唯一一位获此荣誉的巾帼英杰;新华医院超声诊断科、心内科分别荣获“2022年度淮南市巾帼文明岗”;新华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婷婷获得淮南市女职工“巾帼建功成才行动”先进个人称号,消化内科副主任项芳芳荣膺我市谢家集区“巾帼建功标兵”。

她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们的故事值得我们回味。

守护生命的天使

淮南新华医院副院长郑晓红是国内妇产领域知名专家、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教授、安徽省医学重点人才。受邀担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科技创新与器官整复分会子宫与子宫腔整复手术专委会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女性生殖整复专委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妇幼保健协会产康专委会常务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微创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安徽医科大学妇产科学系委员、盆底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分会委员、淮南市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淮南市妇科质控中心副主任等。

该同志靠着善于学、勤于思的韧劲、钻劲,逐渐成长为妇产科的行家里手、同行心目中的高手、学科技术的带头人,用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迎接了一个个新生命的诞生,护佑着一个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9年的从医之路,经郑晓红救治而转危为安的患者数不胜数,也正是因为郑晓红在临床工作中有着扎实的功底和敏锐的眼光,使她在行医的这条道路上,不断地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她先后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主持开展的《盆底重建技术研究》获得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和省级科技成果,《腹腔镜或腹膜外手术分期应用于局部中晚期宫颈癌23例临床分析》、《阴式系列手术》等分别被评为院优秀科技成果一、二等奖。此外,她还相继承担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综合治疗研究》、《宫腔镜生育力保护系列手术(冷刀、刨削、电切)》等淮南市科研项目,均取得了不菲的成果。

多年来,经郑晓红救治而转危为安的患者不计其数。

羊水栓塞是一种罕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死亡率高达80%,被医学界称为“产科死神”。2021年的11月初,26岁的患者侯某因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术,术中突发呼吸困难,继而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心跳骤停,郑晓红当即诊断为羊水栓塞,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正压给氧、强心药物应用,组织多学科会诊抢救成功后转ICU的患者因肺动脉高压造成的全心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的DIC造成持续大出血……郑晓红率产科及ICU团队守在临床一线,一次次抢救、一次次讨论、一次次调整治疗,三天三夜后,病人生命体征才趋稳定,而后肺部感染、肺实变、宫腔感染、全身微血管广泛血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次危及患者生命,一关又一关,考验着郑晓红团队的技术、经验、信心与意志……终于,经过四十余天的救治,她们硬是从死神手中抢回了这条年轻的生命。患者痊愈出院时,百感交集,和家人一个劲儿地道谢,眼中噙着泪花。

近年来,卵巢癌发病率上升。70%的卵巢癌在初诊时已是晚期,其规范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完成。手术是治疗卵巢癌最初始、也是最根本的手段。清除所有肉眼可见病灶,卵巢癌肿瘤减灭术达到R0级,是决定患者后续所有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有效提高中晚期卵巢癌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需要多学科协作。在郑晓红的带领下,新华医院卵巢癌MDT团队已对晚期卵巢癌患者成功实施R0级手术50余例,《晚期卵巢癌的综合性诊治临床研究》成为2022年淮南市市级科研立项项目。

63岁的患者胡某出现消瘦伴腹胀一个月了,一直在基层医院以胃病治疗,症状加重转入新华医院被诊断为晚期卵巢癌。郑晓红率团队制定周密的预案后,为患者成功施行了R0级的肿瘤减灭术,术中发现,肿瘤扩散已至整个盆腔,肠管、腹膜、膈肌、肝脏均有,网膜成饼状,肿瘤范围大,血供丰富,决定了手术时间长、难度高!经郑晓红和同事们的努力,切除了盆腔所有肉眼可见肿瘤及被肿瘤侵犯的肠管、脾脏、膈肌、部分肝脏、盆腔腹膜。术后,患者又现低蛋白血症、胃瘫……经过郑晓红团队近一月的综合治疗和管护及后期多周期化疗,患者化险为夷。术后已两年,患者病情稳定,随访未见肿瘤复发。

2020年对于新华医院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年,新华医院被授予“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令无数新老新华人泪目。而在“三甲”创建过程中,郑晓红负责的三甲技术项目是创建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郑晓红以此为契机,牵头对新技术新项目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抓,医院各科室形成了争先开展技术新项目的氛围,各科室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医院的三甲技术项目开展大幅度提高了近20%,以强技术、硬指标助力新华医院荣登三甲晋升的“金榜”。时至今日,她仍在分管着医院科研及继教工作,为医院的科研及新技术的开展、优秀人才的培养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作为谢家集区妇联兼职副主席、新华医院妇联主席,郑晓红组织成立了“巾帼健康服务团”,整合妇产科、超声诊断科、儿科等志愿者力量,深入乡村、街道、乡镇开展“两癌筛查、爱心义诊、知识讲座、疾病募捐”等专项公益活动,并为每人进行建档登记和一对一随访,确保她们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帮助。对于部分贫困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郑晓红多次组织开展爱心捐赠活动,帮助她们渡过难关。她还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及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共同组织开展的“她健康”主题公益活动,面向全国的基层医生,多次作讲课、宣传、指导。作为淮南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具体负责人,郑晓红利用业余时间多次带队到各县区医院,对产科医生进行危重孕产妇救治相关技能及知识培训。不仅如此,她还立足孕期妇女身体健康,成立了新华医院公益性“孕妇学校”,学校设有孕期营养、保健、胎教等多个课程,同时开设孕妇瑜伽、生孕舞蹈等互动实践课堂,受到孕妈宝爸的一致好评。

慧眼察秋毫 奉献光和热

淮南新华医院超声诊断科成立于1980年,现有医生19人,女医生15人,女医生占比78%。女医生是超声工作的中坚力量,她们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热情、细致,立足本职建新功,争创一流做贡献,科室多年来在医疗工作和医院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无不浸透着女同志的心血和汗水,她们积极为科室的工作及医院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超声诊断科作为医技科室,担任着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超声诊断检查需要消耗极大的体力,对视觉分辨力要求较高,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去处理图像中的细微差别。

李女士在一次体检时发现自己患有乳腺结节,当时检查人员无法确定性质。于是患者慕名来到了新华医院,超声诊断科石英娜医师在仔细检查后发现结节倾向于恶性。为明确诊断,石医师联系张敏、褚晓玲、魏米琳几位专家共同会诊,最终确诊患者结节为恶性且为早期,随即建议患者尽早手术治疗。不久,患者接受了手术,切除了结节,病理提示为乳腺癌早期。术后,李女士恢复良好,因为发现早、治疗早,也未发现其他部位转移,患者仿佛获得重生一般,逢人边夸,送锦旗时握着医生们的手久久不放……

为贯彻落实好省妇联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民生工程,提高女性卫生保健意识和“两癌”防范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谢家集区妇联联合该区卫健、民政、财政等部门组织实施了“两癌”筛查活动。新华医院积极承接此项工作,并安排专家团队在医院体检中心对谢家集区城镇低保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其中包括超声诊断科资深专家。此次“两癌”筛查活动共为谢区400余位城镇低保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及乳腺癌筛查,使女同胞对自身健康有了全面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培养良好生活方式,降低“两癌”对女性健康威胁,提高健康水平。

在抗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全超声诊断科成员责无旁贷、冲锋在前,奋战在“前沿阵地”,在高烧状态下依旧坚守工作岗位,只为让更多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全体成员与时间赛跑、与疾病赛跑、与疫情赛跑,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贡献了新华力量!

这是一支锐意进取、团结协作、救死扶伤、勇于创新的团队,超声诊断科巾帼卫士们正向人们展示着新时代女性的自信坚韧、创新进取。

创新奋斗 锐意进取

淮南新华医院心内科,职工42人,其中女性职工33人,高级职称6人,五一劳动模范2人,淮南市巾帼文明标兵1人,淮南好人1人,在院领导带领和支持下,巾帼卫士们同心同德,提高业务素养,强化人员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努力创新。

她们锐意提升诊疗质量,成立质控小组,严格把控病例质量关,对各级人员分工不同,积极参加劳模工作室建设工作。她们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巩固并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新业务项目,努力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建成了全省一流的心内科CCU病房,实现危重症统一规范化管理,并同时开展床边IABP植入,漂浮电极床边植入术,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呼吸机IABP支持下高危急性心梗PCI术等多个危重症抢救新项目,提高团队总体水平同时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此外,她们每月定期安排业务学习并考核,逐步提高全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常规开展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冠脉介,永久起搏器植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心内科积极创新重点开展了起搏电生理工作,常规单腔和双腔起搏器植入,还独立开展了左束支起搏的生理性起搏技术,属省内领先水平。在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治疗方面,心内科独立开展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以及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术,在上级医院专家指导下开展了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多年来,科室一直致力于心血管内科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建设得以完成,并在院领导支持下常态化运行。其区域协同救治维系着西部地区“绿色生命通道”,为急性心梗患者24小时备战,胸痛中心建设同时加强了各网络医院与新华医院的协作,提升了周边各医院协作下的高水平危重症抢救能力。新华医院是淮南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可以开展急诊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医院,面向谢八两区乃至寿县、凤台地区的急性心梗患者,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真正秉承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2021年度,医院继续创建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内科积极响应医院号召,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临床科研,规范和提高人员业务素养,2020年作为分中心参与完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持的《磺达肝癸钠应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多中心、前瞻性、实操性临床研究》;2022年在厦门心血管病医院主持和带领下,作为主要分中心,从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分次手术策略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并期望在厦门心血管病医院专家指导协助下,完成这项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

2021年,新华医院心内科创建了丁士勤劳模工作室,其中成员包括五一劳动模范、五一巾帼标兵、淮南好人等多个获得市级荣誉的同志,此外科室个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等业务人员积极给予业务支持,不断创新,提高技术,和多个医院、多个科室形成多个网络诊疗体系,给广大人民提供健康保障。

闪光青春 无悔付出

项芳芳现任淮南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是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工作十余年,她扎根消化内科临床一线,用责任心、耐心、爱心以及满腔的热情,秉持着新华医院“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全身心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中去。

早上七点半,项芳芳提前到病房查房,把病房的患者处理完之后到门诊坐诊,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诊室,围在诊室外的患者没看完,她就不下班,经常到快十二点才能结束门诊,而吃完饭简单休息后,一点半又要到内镜中心工作。患者那么远来,没看上病,项芳芳不忍心让他们多跑一趟,也多次为沟通障碍的老人和腿脚不方便预约的患者电话联系检查时间和预约胃肠镜。门诊遇到急诊腹痛的患者,项芳芳也冲在前给患者体检并安排相关检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

“一个好的内镜医生一定要是一个好的消化科医生”,项芳芳一直记着读研时导师的这句话,在门诊、病房和内镜中心的工作中,细心、耐心地对待患者,严格要求自己,锻炼技术水平,能熟练地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及急危重症的诊治诊疗,擅长操作消化内镜下的检查和治疗,尽其所能为患者解除痛苦。

作为科室副主任,项芳芳能很好地执行院领导和科室主任分配的任务,积极参与科室管理,完成科室日常工作,把握科室医疗质量控制,严格督导病历质量,并积极带教年轻医生,以身作则。

身为青年教师一员,项芳芳积极参加安徽理工大学新华医院临床班的教学工作,从临床出发,授之以渔,让学生们早临床、反复临床,积累更多医疗工作中的实际操作和诊疗经验。

身为一名党员,项芳芳一直认真积极参加党支部多种形式的党员学习活动,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无偿献血”,严格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2020年初疫情暴发期间,她一直坚守岗位,落实一线防疫,参与救治新冠阳性患者,奔波于门诊、病房、内镜中心多处岗位,主持及多次参与危重患者抢救。同时,她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义诊,化身田区十六小“大白”志愿者,用行动践行责任。

巾帼为名 奉献为帆

吴婷婷在急诊一线工作十三年,一直兢兢业业,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耐心、诚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事的尊敬和领导的肯定。

新冠疫情期间,疫情防控和院感工作也成为了重中之重。作为院感负责人,她多次组织开展多层次人员的院感知识学习,培训和指导科室工作人员正确穿脱防护用品,并多次作为核酸采样小组组长积极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厂矿、学校宣传急救及疫情防控知识。

疫情伊始,闻令而动,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她时常放弃周末和中午休息,坚守在医院疫情防控第一线,克服了人员少、条件差、责任大几重压力,带领团队人员测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卡,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登记,严守“三道门”,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各项防控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全院人员的安全。在面对一些对防控工作不重视、不理解的患者时,她也耐心解释,抚平患者情绪。

疫情解封之后,急诊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吴婷婷护士长带病坚持工作,以科室为家,带领团队成员迎难而上,圆满完成了工作。

(本报特约记者 万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