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代大儒

卢剑青

版次:03  2023年03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千年来,研究张载的著作数不胜数,但从文学角度叙述其生活的屈指可数。从2012年开始动笔,到2020年插图版修改定稿,杜崇斌先生用八年时间完成的《大儒张载》,以二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将横渠先生张载的君子气度、厚道品性、为学理念和治世胸怀娓娓道来。

文学的妙处就是能让古人从书中走出,可亲可近。在《大儒张载》中,张载不再是一个埋在文言文中、关联着历史事件、被诸多标签定义的生冷名字,他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会在失去初恋时发疯似的跑出家门,对着群山大声呼喊着“吴玉妹妹”;他会在与友人赏春踏青时畅谈理想,开怀大笑;他会在得知弟弟去世时痛哭流涕,在安葬弟弟时写下“哀呼吾弟,而今而后,战兢免去”的墓志铭……杜先生用了大量的笔触刻画张载的神态、动作,丰富人物的细节,让张载的形象变得鲜活生动。借助杜先生的想象,我们仿佛来到了张载所在的时空,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经历,一起成长,见证一个凡夫俗子成长为大儒的过程。

如何处理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浪漫是评价历史长篇小说的重要因素。杜先生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张载一生经历的大事件,相关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完全忠于历史记载。杜先生从宋史研究中判断张载所处的正是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确定了小说的背景框架,借助《横渠易说》《正蒙》等透彻研究张载的学术观点,对其思想的阐述和表达精益求精。在插图版修改时,杜先生对张载参与王安石变法和审理苗振贪污案的过程还进行了重新创作,只为更加原汁原味,更加忠于历史。

而对于小故事、小情节、小配角,杜先生基于历史背景,通过丰富的想象,进行文学的合理衍生。正如本书序言中指出的,这部历史小说通过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个外表“德盛貌严”,但内心细腻博大,为人儒雅、忧国忧民、胸怀天下、极富悲天悯人情怀的大儒张载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本书为长篇小说,但语言极具诗意。在写到少年张载梦中听到吴玉妹妹弹琴的场景时,杜先生用诗意的语言将其渲染得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如痴如醉,如梦如幻。“丁丁琴声仿佛从邈远的天外而来——时而悠扬舒缓,就像青青草地上的阳光,像月光下清泉从白石上流过,又像三月牛背上牧童的歌声;时而高亢而急促,像疾风吹过松林,像瀑布从悬崖上跌落,像铁骑突出刀枪铮鸣;时而低回婉转,像星夜的流萤,像儿女的私语,像落花时节的忧伤。”华丽的比喻把小说片段点染得如精美的散文一般,读来让人如沐春风、如临其境。

读完这本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名言回荡在耳边,一代大儒的伟岸身姿浮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