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明与幸福送到百姓心坎上

——访潘集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曹多杰

版次:04  2023年03月1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特约撰稿 柏 松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潘集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个是看得见的变化,另一个是感受到的变化。”日前,潘集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曹多杰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几年的创建,潘集人的素质变高了,城市更加文明;交通条件变好了,出行更加顺畅;生活环境变美了,功能更加完备;夜晚变宁静了,空气更加清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曹多杰说,潘集区委区政府始终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坚持创建为民惠民,高标准、常态化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城市文明程度、百姓幸福指数持续提升。一是市民文明素养显著提升。全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91个,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文明创建”等活动,持续擦亮志愿服务品牌,推动文明之花开满城。目前,全区共有2个全国文明村镇、5个省级文明村镇、63个市级文明村镇、112个区级文明村镇;区级以上文明村、文明镇占比分别达到71.8%、100%。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潘集区较为薄弱的市政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煤化工大道、平圩大道、黄山南路、天柱山北路全面改造升级,新建泥河湿地公园。同时,稳步推进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改造了幸福家园、现代花园、新加坡花园、李圩东区等老旧小区27个,综合整治了背街小巷96条,小区环境整洁、功能不断完善,大大提升了群众居住舒适度;加强文明菜市场治理,改造提升了黄河路、北城、平圩、祁集等9个菜市场,大大便利了周边居民,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三是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潘集区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与城市更新工作深度融合,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设,建成淮师附小山南校区潘集分校、市直机关幼儿园潘集分园、市五院门诊大楼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有效促进城区提标提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建成老年助餐点88个,3家二级综合医院单独设置口腔科,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361个、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1家、幼儿托位数391个、公办幼儿园学位450个。四是文明创建更加常态化。区委常委会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每年专题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并适时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梳理、解决工作问题,不断增强工作实效。建立“党政干群”联创机制和“一把手”抓创建责任机制,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同时不断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凝聚创建合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推动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曹多杰说,归纳起来为“四个需要”:一是提升各项工作水平的需要。开展文明创建,目的是把原来部门的单项工作上升到区委、区政府的全局性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系统推动并检验各项工作水平。二是实现争先进位的需要。潘集区将继续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助力创建成功,完成市里和省里定下的目标。三是加快潘集转型升级的需要。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对外形象。因此,开展文明创建,看似抓环境建设,实则是抓经济建设,是潘集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四是补齐民生短板的需要。从补齐民生短板的角度,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让广大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实惠,以创促建、以创促变、以创促发展,通过创建来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变城乡人居环境,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曹多杰表示,潘集区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文明城市创建的紧迫意识、标准意识、责任意识,压实责任凝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制度保障、优化方案措施、提升工作标准,推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让全民共享文明建设成果,让全区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更加舒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