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我市民族村乡村振兴

版次:02  2023年03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3月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平赴谢家集区、潘集区调研我市民族村乡村振兴情况。

朱平先后来到谢家集区孤堆回族乡大洼村、潘集区古沟回族乡太平民族村进行实地调研,听取汇报,提出意见和建议。

朱平指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村乡村振兴工作,民族村乡村振兴的关键要发展产业。要解放思想,克服产业发展思想固化,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办法。要积极帮助少数民族乡村发展特色生产性项目,在政策资金方面进行倾斜。要组织有关协会与民族乡村结对子,选派科技特派员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及信息支持。要增强民族乡村造血功能,提升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乡村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健全市相关部门参与落实少数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机制。

(本报记者 刘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