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市把新兴产业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创新优化工作手法、打法、步法,项目落地统计监测位居全省第二——

新兴产业招大引强汇聚发展新动能

本报记者 周 玲 本报通讯员 刘 磊

版次:01  2023年03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场场新兴产业招商引资行动如火如荼,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推进,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落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济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过去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不断创新优化工作的手法、打法和步法,围绕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计监测,将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从项目注册登记、新增股东、缴纳社保、税务登记、项目纳统以及对新开工亿元以上制造业、新开工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等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在全省2022年度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统计监测排名中,我市荣居全省第二位。

2022年新兴产业招商引资项目总数805个,总投资额2555.29亿元,其中已签约项目304个,投资额1568.76亿元;已开工项目337个,投资额734.79亿元;已投产项目164个,投资额251.74亿元。开工、投产项目纳统率99.60%,纳统金额比重99.23%。尤为亮眼的是,总投资260亿元的50Gwh锂电池及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和总投资106亿元的国晟(凤台)异质结双碳产业园项目相继落户寿县、凤台县,实现了我市百亿项目“0”的突破。

坚持顶格推动,加大双招双引的力度。市委、市政府成立新兴产业聚集地执行小组,组建“6+1”产业招商专班,实行领导挂帅、顶格推进,不断优化“双招双引”工作手法、打法和步法。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固定调度招引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推进机制和项目落地条件预审评估机制,健全市重点招商项目管理台账,严把招商项目质量关,新兴产业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招大引强,延伸招商引资的广度。充分发挥“竞争赛马”机制,围绕“6+1”新兴产业,着眼于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通过以链招商、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资本招商等方式,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形成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运行流程和良性机制。做好落地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保障服务,做到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一套专班跟进,及时为企业协调解决落地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重点招商项目签得了、引得进、落得实、建得快。

坚持优化环境,提升企业投资的热度。建立优化营商环境顶格调度、专班推进、专项督察、联动督查等四项机制,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法治环境。开展“企业家大讲堂”、“政重企事”圆桌会、“企业家周末下午茶”、“千名干部入企”等活动,打造了淮南为企服务品牌。抓好问题收集环节,通过“线上收”“窗口收”“上门收”“专项行动收”等多种方式,涉企问题实现“一网打尽”。健全“领导主动约访、部门联动会诊、明确责任处理、定期开展回访”的常态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反映问题工作机制,收办企业反映问题16581件,办结16556件,办结率99.85%,满意率98.6%。2022年全市为企优环境排名进入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