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田家庵区安成镇党委根据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实际,坚持用好“学传转”三字诀,多措并举推进党员远程教育见行见效,使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让红色旗帜在网络空间高高飘扬。
下足“学”的功夫,厚植党史情怀。聚焦学习重点,引导党员干部铭记党的历史、践行党员职责。安成镇共建远程教育站点16个,覆盖到村、社区、机关各领域,配齐远教机顶盒、电视机等播放设备,保障远教站点学习。规范运营管理,确保学用成效。按照“月计划”定时播放远教视频,并严格做好“一本通”记录。坚持将电教远教工作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紧密结合,根据党员需求,开设点播课堂,通过收看远程教育红色教育专题片,立足深厚的红色“根脉”,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汲取振兴力量,为党员群众提供新鲜的“精神食粮”。
搭建“传”的平台,赓续精神谱系。丰富拓宽渠道,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心、融于脑。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宣传、服务功能,扩大远教辐射面积,为党员群众输送红色文化,传播红色思想。在播放前通过党员微信群、党务公开栏、村广播等多样渠道做好节目预告,及时组织党员群众观看远程教育视频。利用各村活动场所,开展“红色电影播放季”活动,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红色文化大餐”,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政策方针,拉近传统文化与村民的距离,拉近了党和人民的距离。
做实“转”的工作,赋能科学发展。汲取奋进力量,转化为惠民生、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安成镇以远程教育为载体,以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学用转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运用远程教育带领群众致富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远程教育“小课堂”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根据群众“点单”需求,播放有关农技、就业、医疗、教育、法规政策等各方面的知识节目,解决党员群众在农业技术、特色种植、设备使用等方面遇到的难点问题,让远教站点真正成为抓好基层治理、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帮手,切实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打通远程教育“最后一公里”。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 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