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一改两为” 打造“为民城管”

——全市城管系统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版次:02  2023年03月0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张 鹏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新春第一会”工作部署,切实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改善和提升城管执法队伍形象,全市城管系统结合学习弘扬雷锋精神,本月起开展深化“一改两为”、打造“为民城管”行动,从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入手,从市民最有感的问题着眼,围绕打造“为民城管”这一主题,聚焦城市管理领域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集中推进和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牢固树立“为民城管”新形象。

据了解,全市城管系统将重点开展“四大行动”,促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城管执法更加人性、城管形象更加亲民,持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展“安家”行动。增设、整修、提升便民信息发布栏,满足群众发布民生信息需求,有效破解乱贴乱画、乱喷乱涂“牛皮癣”等难题。合理划定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等小商贩临时经营点,统一标识,规范管理,让“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市民生活。规范早餐、夜市摊点经营秩序,妥善解决占道经营、污染环境问题,在合适区域可以推行规模化经营,打造特色夜市一条街。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加大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线)施划工作,保障重点街区有位可停、线内停放;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着力解决无智能手机群体缴纳罚款、午间和晚间及时开锁等问题。协调推动在农贸市场内设置公益性摊位、在适当区域划定潮汐式摊位、设立季节性瓜果销售点等方式,有效疏导进城瓜农果农菜农等群体“经营难”问题。

开展“暖心”行动。让企业暖心,开展“城市管理进企业”活动,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加强联系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建设施工、生产经营、周边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让沿街商户暖心,结合推进“门前三包”工作,开展“送法上门”服务活动,宣传城市管理法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沿街商户与辖区城管中队、路段责任人“结对”共建文明城市。让摊群经营户暖心,开展摊群点设施安全大检查,及时解决油烟、消防等设施安全隐患,及时协调解决摊主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摊群点设施、管理、服务全面提档升级。让市民群众暖心,认真梳理群众信访举报投诉反映的事项,对办理结果群众不满意的事项开展攻坚行动,推动问题妥善解决、矛盾有效化解、积怨逐步纾解,提升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开展“护学”行动。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日常的巡查和管控,对校园周边店铺进行宣传告知,加大周边小摊贩占道经营的整治力度,建立维护学校周边环境秩序的长效机制。设立“护学岗”,在学生上下学的高峰期,安排城管执法力量分驻各中小学、幼儿园参与现场执勤,切实保障学校门口及周边环境秩序良好、通行秩序顺畅。开展“城管进校园”活动,深入校园、班级开展城市管理法规、垃圾分类知识等宣传教育,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一代人良好文明习惯、公共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养成。

开展“排雷”行动。排除户外广告隐患,以设置时间较久、设施结构老化的楼体广告、楼顶广告等为重点,开展城区户外广告和门头招牌排查整治,确保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广告招牌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确保群众“头顶上的安全”。排除道路井盖隐患,开展井盖普查建档,加强日常巡查管护,督促相关单位建立和完善市政设施“即破即修”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派遣办结,提升窨井盖安全管理效率,确保行人行车安全。

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将把“为民城管”行动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深化“一改两为”、推动年度城市管理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认真察民情访民意,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民生需求,持续在推动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上下功夫,在切实解决特殊群体个性化需求上出实招,真正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促进城市环境和城管形象“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