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品质 增进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王诗尧 吕天然

版次:A01  2023年02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家门口建这么漂亮一个公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休闲健身去处,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记者日前走进刚刚建成开放的淮南高新区E水系公园北片区,正在这里慢跑的市民王先生热情地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很多市民在公园里锻炼,既能欣赏美景,又通过运动强身健体。

加强城市公园建设,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是淮南高新区推动民生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淮南高新区厚植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为民情怀,尽心尽力解好“急难愁盼”题,用心用情办好“烦心揪心”事,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正从“补齐短板”向“打造样板”转变,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更有厚度、更有质感。

城市功能品质提档升级

城市品质,是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来源。淮南高新区从加快城市功能完善着力营建城市生态入手,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品质不断“提档升级”。

不断畅通城市道路,打通东部片区路网,已建成通车总里程达180公里,形成“十四纵十二横”主次干道网络体系。不断加快公园设施建设,2022年以来,完成了中央公园、周集坝公园、E水系公园提升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汤洼大坝公园。不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整治市容环境,补齐设施短板。不断抓好回迁群众安置工作,近年来已投资84.5亿元建设10个棚户区项目,建成1.44万套安置房,已安置1.21万套。

教育医疗事业长足发展

日前,记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淮南实验学校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现场,看到这里的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在进行内外饰装修。市高新建发集团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一期已经完成了所有单体楼的主体封顶,目前全面进入装修阶段。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及后期的桌椅板凳采购工作都在同步进行,为9月份的如期开学做好准备。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高度重视教育医疗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办学兴医条件,持续提升辖区百姓对教育医疗事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义务教育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2年开工建设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春分中学2所学校,建成高新区中心幼儿园,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区已拥有区属义务教育学校13所。优质医疗资源持续集聚。在建山南综合医院、市中医院、高新区人民医院等大型医院3所,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已正式开诊。

民生保障工作有力有效

“我们夫妻俩都是上班族,老人身体不太好,帮忙带娃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幼儿园有了专业托育,孩子送到幼儿园照护,真是解决了我家的大难题。”淮南高新区杜鹃路幼儿园开设了托育服务和延时服务,2岁多的王梓宁得到了托育服务,解决了其父母照护难题。

点滴民生实事,汇聚美好生活。2022年以来,淮南高新区把实施十项“暖民心行动”作为改善民生的关键抓手,持续办好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2022年新投入使用7个城市社区食堂、4个农村助餐点,竣工移交10个社区居家养老配建用房,开放使用1个文化站、26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覆盖全区村和社区的老年大学线上线下教学体系。坚持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成4个“三公里”就业圈社区服务平台,全年举办大型招聘会6场,为100余家企业提供用工服务,达成用工意向近1500余人;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599人次、补贴性培训1270人次。做好困难群众的扶持救助,及时足额发放低保资金、特困人员救助资金1000多万元,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