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岗位,就业不用愁。新年伊始,淮南市继续推进“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扛起稳岗保就业之责——

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见习记者 张彩莉

版次:01  2023年02月2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电子商务、新媒体运营……近日,淮南市总工会在田家庵区吾悦广场举办“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新业态大型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拓宽劳动者就业渠道。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去年以来,淮南市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加快推进“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千方百计稳岗位、保就业,让千家万户端稳就业“饭碗”,进一步夯实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三公里”就业圈,促进高质量就业

“以前,我在家全职带孩子,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春节后,通过社区快聘小程序找了个离家近的兼职工作。”日前,家住淮南市田家庵区洞山街道中兴社区居民贺洁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业,既不耽误照顾孩子,还能赚点钱贴补家用。

在田家庵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倪军每天都要打开“三公里”就业圈网络信息平台,密切关注社区居民的求职信息和辖区企业的用工需求,为招聘求职双方搭建桥梁和纽带,促进社区居民求职和经营实体招工精准对接。

“自公司成立以来,区人社局主动与我们联系,了解我们的用工缺口,安排我们参加各类线下、线上招聘活动,切实帮助我们解决了用工难题。”盈信汽车空调人力资源部徐红说,通过“走进淮南盈信”高校毕业生专场直播送岗活动,达成就业26人。

去年以来,淮南市创新“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模式,研发“社区快聘”小程序、App,以“三公里”就业圈建设织密就业帮扶一张网,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

“线上”要求社区人社服务专员将“社区快聘”小程序二维码和操作指南发布到社区居民交流群、楼栋群;“线下”在社区设置独立咨询服务窗口、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页,让“三公里”就业圈政策家喻户晓。

“用手机扫描‘社区快聘’二维码,就能浏览小区附近的招聘信息,真是很方便!”家住淮南市大通区瀚城社区的田芳告诉记者,通过“社区快聘”小程序,她在小区附近的一家酒店找到了洗菜配菜的工作,既实现“家门口”就业,还不耽误照顾父母。

如今,淮南市“三公里”就业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100%,快聘平台入驻企业1856家,提供岗位8049个,19145名求职者登记注册,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40万人次,有力促进了居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 (下转四版)

《安徽日报》2月22日12版头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