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加快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
2022年以来,我市住建部门努力优化城市路网结构,老城区惠利大道、淮陈路、建北路、谢三路4条道路竣工通车,完成淮南高新区春华街等7条新建道路建设和玉兰大道、和悦街等道路扩建。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完成淮舜路机非分离改造和青年路、学院路等道路大中修,维修改造主次干道20余万平方米。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方面,建成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完成第五水厂改扩建工程(新增3万吨/日),山南水厂(10万吨/日)已复工建设,开工建设寿县第二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新改建市政雨污主次管网90公里。建成洛河门站调峰储气改扩建工程(储气能力27万立方米、气化能力1万立方米/小时),提升燃气应急储备能力。
公共配套服务方面,我市大力实施便民停车暖民心行动,建成洞山公园停车楼、九大生态修复区等36处公共停车场。全市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24414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4043个。主城区道路交口新建、更新遮阳(雨)棚68个。新增市政道路消火栓200个。开工建设春分中学、北师大淮南实验学校(北区),山南综合医院、市中医院有序推进,实施上郑菜市场、新淮菜市场等20个菜市场建设。
下一步,市住建部门表示将继续完善城市主次路网级配,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开工建设学院路下穿阜淮铁路、和风大街西延、杜鹃路等12条市政道路;加快东支一路、楚都大道、淮河大桥等项目前期;深入开展“城市便民停车”行动,计划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其中公共停车泊位2500个,新增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1000个。加快推进山南水厂源水管线敷设、取水泵站工程建设,力争2023年底建成投用,实现应急备用水源全市覆盖。
(本报记者 张 鹏)